惡性通貨膨脹英文解釋翻譯、惡性通貨膨脹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malignant inflation; rampant inflation; runaway inflation
vicious inflation
相關詞條:
1.boilinginflation 2.gallopinginflation 3.hyperinflation 4.inflationspiral 5.viciousinflation 6.virulentinflation 7.runawayinflation 8.rampantinflation 9.ragginginflation 10.malignantinflation 11.runawayinflation
分詞翻譯:
惡的英語翻譯:
badness; evil; ferocity; vice
【醫】 cac-; caco-; kako-
通貨膨脹的英語翻譯:
inflatable; inflation
【經】 currency inflation; expansion of the currency; inflation
inflation of currency
專業解析
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指貨币價值急速崩潰、物價持續飙升的經濟現象,通常定義為月通脹率超過50%(即年化約12,875%)。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特征:
一、術語定義與核心特征
-
漢英對照釋義
-
量化标準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界定惡性通脹為月通脹率持續≥50%,相當于物價每日上漲約1.4%,貨币購買力短期内幾近歸零 。
-
觸發機制
多因政府過度印鈔彌補財政赤字,或貨币信用崩潰(如戰争、政治動蕩),導緻貨币供給與商品需求嚴重失衡 。
二、典型曆史案例
- 德國(1923年)
一戰賠款壓力下,德國央行濫發馬克,物價單月漲幅達29,500%,面包價格從1馬克飙升至200億馬克 。
- 津巴布韋(2008年)
土地改革引發經濟衰退,年通脹率峰值達89.7 sextillion%(8.97×10²²%),央行發行100萬億面額紙币 。
- 匈牙利(1946年)
史上最嚴重惡性通脹,日通脹率195%,物價每15小時翻倍,最終發行面值100 quintillion(10²⁰)本戈紙币 。
三、社會經濟影響
- 貨币體系崩潰:民衆轉向實物交易或外币(如美元),本币喪失計價功能。
- 財富再分配:債權人、固定收入者資産縮水,債務人實際負債減輕。
- 生産停滞:企業因價格不确定性減少投資,供應鍊斷裂 。
四、應對措施
- 貨币改革:發行新貨币并設定彙率錨(如外币或黃金),如德國1924年啟用“地租馬克”。
- 財政緊縮:削減赤字,重建央行獨立性以遏制濫發貨币 。
權威來源索引
網絡擴展解釋
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是一種極端且失控的物價上漲現象,其核心特征和解釋如下:
定義與判定标準
- 基本定義:惡性通貨膨脹指物價以極高速度持續上漲,通常表現為每月通脹率超過50%(即年化率約13000%),導緻貨币價值急速縮水。經濟學家P·卡甘将其定義為“物價普遍水平的極端迅速上升”。
- 貨币功能喪失:貨币逐漸失去價值貯藏功能,甚至部分喪失交換媒介功能,公衆急于将貨币轉換為實物或外币。
成因與背景
- 常見誘因:多由戰争、政治動蕩、經濟崩潰或政府濫發貨币引發。例如,中國1948-1949年因濫發鈔票導緻物價一天内翻倍。
- 貨币供給失控:政府通過大量印鈔彌補財政赤字,貨币流通量遠超經濟實際需求。
影響與後果
- 經濟崩潰:企業倒閉、失業率飙升、稅收銳減,金融體系瀕臨瓦解。
- 社會動蕩:民衆對貨币失去信心,轉向囤積商品或使用外币交易,進一步加劇通脹。
- 生活惡化:購買力斷崖式下降,基本生活物資價格飛漲,如古巴1980年後多次經曆此類危機。
曆史案例
- 德國1920年代:一戰後的魏瑪共和國因戰争賠款和貨币超發,物價指數飙升萬億倍。
- 津巴布韋2000年代:通脹率峰值達每日98%,最終被迫放棄本國貨币。
總結來看,惡性通貨膨脹是經濟系統的災難性失衡,需通過緊縮貨币政策、財政改革等措施防範。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