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lum bath
vitriol
【化】 ammonia alum; vitriol
【醫】 vitriol; vitriolum
【化】 water bath
【醫】 water bath
礬水浴(fán shuǐ yù),在漢英詞典中通常譯為alum bath 或vitriol bath,指将明礬(alum)溶解于水中形成的溶液,用于浸泡、清洗或治療的傳統方法。其核心含義包含化學特性、曆史應用及文化實踐三個維度:
明礬(化學式:$ce{KAl(SO4)2·12H2O}$)為硫酸鋁鉀水合物,溶于水後電離出鋁離子($ce{Al+}$),水解生成膠體氫氧化鋁,具有收斂、抗菌和澄清作用。礬水浴即利用此特性,通過離子交換使蛋白質凝固,達到固色、消炎或淨化效果。
傳統紮染、藍印花布工藝中,織物經靛藍染色後浸入礬水浴(明礬濃度約5-10%),通過鋁離子與染料絡合提升色牢度,防止褪色。此技術見于清代《天工開物》"彰施篇"對染坊工藝的記載。
《本草綱目》載明礬"燥濕解毒",礬水浴曾用于治療濕疹、足癬(濃度0.5-2%),其收斂性減少組織滲出。現代研究證實鋁離子可抑制真菌蛋白酶活性。
閩南地區"洗三朝"習俗中,新生兒用微量礬水沐浴,象征驅邪避穢;道教儀式亦以礬水淨化法器,體現"水解穢"的宗教隱喻。
明礬水解後形成$ce{[Al(H2O)6]+}$,吸附水中懸浮顆粒形成絮狀沉澱,此法至今用于農村飲用水簡易處理(參考WHO《家庭水處理指南》。
長期接觸可能緻鋁蓄積,歐盟化妝品條例EC 1223/2009限制鋁鹽在駐留類産品中使用,礬水浴治療皮膚病已逐步被更安全的替代方案取代。
“礬水浴”是由“礬”和“水浴”組合而成的概念,需分别解釋後綜合理解:
如需具體應用方法或科學實驗中的礬水浴操作,可進一步說明場景以便補充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