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防衛行為英文解釋翻譯、防衛行為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act of defence

分詞翻譯:

防衛的英語翻譯:

defend; protect; defence; protection; rampart
【醫】 guard

行為的英語翻譯:

act; behavior; deed; conduct; dealing; demeanour; deportment
【計】 behaviour
【化】 behaviour
【醫】 behavior; praxis

專業解析

防衛行為(fáng wèi xíng wéi)在漢英法律語境中是一個核心概念,指為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産等合法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侵害的行為。其英文對應術語主要為Defensive Act,也可視具體語境譯為Act of Defense 或Defensive Behavior。

從法律和詞典學角度,其詳細含義可解析如下:

  1. 核心定義與法律性質

    • 中文定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防衛行為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産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
    • 英文定義: A defensive act refers to an action taken to stop an ongoing unlawful infringemen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tate or public interest, or the personal, property, or other rights of oneself or another person from said infringement. It is a legally recognized justification for what would otherwise be a criminal act (like assault), provided it does not exceed necessary limits.
    • 法律性質: 防衛行為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權利(right of self-defense/defense of others),在符合法定條件時,即使對侵害者造成損害,行為人也不負刑事責任或僅負部分責任。其本質是對抗不法侵害的正當行為。
  2. 構成要件(Essential Elements) 一個行為被認定為正當防衛(Justifiable Defense),需滿足以下條件:

    • 存在不法侵害(Existence of Unlawful Infringement): 必須有客觀存在的、具有社會危害性的不法侵害發生。這是防衛的前提。僅對合法行為或假想的侵害進行“防衛”不成立正當防衛。
    • 侵害正在進行(Infringement is Ongoing): 不法侵害必須已經開始且尚未結束。對尚未開始或已經結束的侵害進行“防衛”屬于防衛不適時(Untimely Defense),可能構成故意犯罪。
    • 防衛意圖(Defensive Intent): 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即具有防衛的目的(Purpose of Defense)。報複、挑釁等動機不構成正當防衛。
    • 防衛對象(Target of Defense): 防衛行為必須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施。對無關的第三人造成損害不成立正當防衛。
    • 防衛限度(Limits of Defense): 防衛行為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否則可能構成防衛過當(Excessive Defense),需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3. 英文術語辨析

    • Defensive Act: 最常用且最貼近法律術語“防衛行為”的譯法,強調行為的性質(防禦性、對抗侵害性)。
    • Act of Defense: 含義與Defensive Act相近,可互換使用。
    • Defensive Behavior: 側重描述行為的狀态或模式,有時在非嚴格法律語境或描述一般性防禦反應時使用,但在正式法律翻譯中不如前兩者精确。
    • Self-defense: 特指為了保護自己(oneself)而實施的防衛行為。防衛行為(Defensive Act)則是一個更寬泛的上位概念,既包括自衛(self-defense),也包括為了保護他人(defense of others)或公共利益(defense of public interest)而實施的行為。
  4. 相關概念與延伸

    • 正當防衛 (Justifiable Defense / Legitimate Defense): 指完全符合上述構成要件,不負刑事責任的防衛行為。
    • 防衛過當 (Excessive Defense): 指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情形,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減輕或免除處罰。
    • 特殊防衛 (Special Defense / Defense Against Life-Threatening Violence): 針對正在進行的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 假想防衛 (Imaginary Defense): 客觀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為人誤以為存在而進行“防衛”,造成損害後果。
    • 防衛挑撥 (Provocation of Defense): 行為人出于侵害意圖,故意挑逗對方進行不法侵害,然後借口防衛加害對方。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 (Crimina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20): 中國法律對正當防衛的權威定義和規定。來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官方網站 (可訪問 http://www.npc.gov.cn 查詢刑法全文)。
  2. Black's Law Dictionary (布萊克法律詞典): 權威法律詞典,對 "Defensive Act", "Self-defense" 等術語有詳細解釋。來源:Thomson Reuters (可通過法律數據庫或購買紙質/電子版查閱)。
  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 (Guiding Opinions on Lawfully Applying the System of Justifiable Defense): 中國司法機關對正當防衛(包含防衛行為)法律適用的詳細指導意見。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網站 (可訪問 http://www.court.gov.cn 查詢)。
  4.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權威英語詞典,提供 "defensive", "act", "defense" 等詞彙的通用釋義,有助于理解術語構成。來源:Merriam-Webster, Inc.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可通過其官網或圖書館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防衛行為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産等合法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侵害的必要措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及相關法律解釋,其核心含義及要點如下:


一、構成要件

  1. 存在現實不法侵害
    必須針對客觀存在的不法侵害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如殺人、搶劫)和一般違法行為(如盜竊)。若誤判侵害存在(如假想防衛),則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2. 侵害正在進行
    防衛需在不法侵害已經開始且尚未結束時實施。若提前或事後反擊(如報複),屬于“防衛不適時”,可能構成故意傷害。

  3. 針對侵害者本人
    防衛行為隻能針對不法侵害人,不可波及無關第三方。

  4. 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
    防衛強度應與侵害行為的危險性相當。若造成重大損害且明顯過當,需負刑事責任(但可減輕處罰)。

  5. 主觀出于防衛目的
    必須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而非報複或挑釁。


二、法律後果


三、與鬥毆的區分

正當防衛是“正對不正”,而相互鬥毆屬于“不正對不正”。例如,在“陳天傑案”中,陳因妻子被調戲且遭受多人持械攻擊,反擊緻人傷亡,法院認定其行為屬于正當防衛。


四、常見誤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法律條文,可參考《刑法》第二十條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