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送數據報英文解釋翻譯、發送數據報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send datagram
分詞翻譯:
發送數據的英語翻譯:
【計】 send data; sending data; transmitter data
報的英語翻譯:
newspaper; gazette; report; respond
專業解析
在計算機網絡領域,"發送數據報" (fā sòng shù jù bào) 指使用無連接網絡服務傳輸一個獨立、自包含的數據單元的過程。其核心含義如下:
-
基本含義與英文對應:
- 發送 (fā sòng): 對應英文"Send" 或"Transmit",表示将數據從源點傳輸到目的地的動作。
- 數據報 (shù jù bào): 對應英文"Datagram"。這是一個在網絡層(如IP協議)或傳輸層(如UDP協議)使用的、獨立的數據包單元。每個數據報都包含完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信息,以及需要傳輸的數據載荷。
- 整體翻譯: "發送數據報" 最直接對應的英文術語是"Send a datagram"。
-
技術内涵與特性:
- 無連接 (Connectionless): 發送數據報前,不需要像打電話那樣先建立一條專用的端到端連接(如TCP的三次握手)。發送方直接将數據報發出,網絡設備(如路由器)根據數據報中的目标地址獨立決定其轉發路徑。
- 獨立性 (Independent): 每個數據報都是獨立的實體。即使屬于同一個應用數據流(比如一段語音),不同的數據報也可能通過網絡的不同路徑傳輸,并且到達目的地的順序可能與發送順序不同。
- 盡力而為 (Best-Effort): 提供數據報服務的協議(如IP、UDP)通常不保證數據報一定能送達目的地,也不保證按序到達或不被重複。它提供的是“盡力而為”的傳輸服務。可靠性保障(如果需要)由上層應用或協議處理。
- 自包含性 (Self-Contained): 每個數據報都攜帶了足夠的信息(源地址、目标地址)供網絡設備将其路由到目的地,無需依賴之前傳輸的數據報信息。
-
典型應用場景:
- 使用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協議傳輸數據時,應用程式發送的每個消息單元就是一個數據報。UDP在傳輸層直接對應用層的數據進行封裝,添加源端口、目的端口等控制信息後形成數據報發送出去。
- IP (Internet Protocol) 協議在網絡層處理的數據包也稱為IP數據報 (IP Datagram)。它是TCP或UDP報文段在網絡上傳輸時所依賴的基本單元。
關鍵特性
- 核心動作: 傳輸一個獨立的、包含完整尋址信息的數據單元。
- 服務模式: 無連接。
- 可靠性: 通常不提供傳輸可靠性保證(如送達确認、重傳、按序交付)。
- 效率: 由于免去了建立連接和維護連接狀态的開銷,通常比面向連接的服務(如TCP)更輕量、延遲更低。
權威參考來源:
- IETF RFC 1122 (Requirements for Internet Hosts - Communication Layers): 該标準文檔定義了IP和UDP等核心協議的行為,是理解數據報服務的權威基礎。它詳細描述了主機在網絡層和傳輸層應如何發送和處理數據報(IP數據報和UDP數據報)。 (來源: IETF Datatracker)
- Andrew S. Tanenbaum & David J. Wetherall, "Computer Networks" (經典計算機網絡教材): 該教材在網絡層章節(如第5章)深入解釋了數據報網絡(Datagram Networks)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其與虛電路網絡的區别,清晰闡述了“發送數據報”的本質。 (來源: Pearson Education)
- IBM Documentation - Datagrams: IBM的技術知識庫提供了對數據報概念的清晰解釋,強調其無連接和自包含的特性,并說明了其在網絡通信中的角色。 (來源: IBM Knowledge Center)
- Oxford Reference - Datagram: 牛津參考詞典提供了對“datagram”術語的精确定義,指出其作為包含完整尋址信息的獨立數據單元的特性。 (來源: Oxford Reference)
網絡擴展解釋
“發送數據報”是計算機網絡中的術語,指通過無連接協議(如UDP)将數據單元從源設備傳輸到目标設備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1.數據報的定義
數據報是網絡層或傳輸層的獨立數據單元,包含目标地址、源地址和載荷數據。其特點包括:
- 無連接性:無需預先建立連接(如TCP的三次握手)。
- 不可靠性:不保證按序到達或成功接收,可能丢失或重複。
- 獨立傳輸:每個數據報獨立選擇路由,可能通過不同路徑到達。
2.發送過程
- 封裝:應用層數據添加協議頭部(如UDP頭部含端口號,IP頭部含IP地址)。
- 尋址:通過目标IP地址和端口號定位接收方。
- 傳輸:路由器根據目标地址逐跳轉發,可能分片(如超過MTU限制)。
- 接收:目标設備解封裝并提交給對應應用程式。
3.典型應用場景
- 實時通信:視頻會議、線上遊戲(UDP低延遲優先)。
- 廣播/組播:同時向多個設備發送相同數據(如IPTV)。
- 簡單請求-響應:DNS查詢、SNMP監控。
4.與TCP的對比
特性 |
數據報(UDP) |
TCP段 |
連接方式 |
無連接 |
面向連接 |
可靠性 |
不保證 |
可靠(重傳、确認) |
傳輸效率 |
高(頭部開銷小) |
較低 |
順序控制 |
無 |
有 |
5.優缺點
- 優點:低延遲、開銷小、適合高頻次小數據。
- 缺點:需應用層處理丢包、亂序問題(如QUIC協議改進)。
若需高可靠性傳輸(如文件下載),建議使用TCP;若追求實時性,可選擇數據報模式。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