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EFL; emitter function logic
【計】 emitter
【化】 emitter
function
【計】 F; FUNC; function
【醫】 function
【經】 functions
【化】 logic circuit
發射極功能邏輯電路(Emitter Function Logic,簡稱EFL)是一種基于雙極型晶體管設計的數字集成電路技術,其核心特征是利用晶體管的發射極作為信號輸入/輸出的主要功能端。該電路通過控制發射極電流的通斷狀态實現邏輯運算功能,具有高速開關特性,常用于早期高速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中。
工作原理
EFL電路的基礎單元由多發射極晶體管構成,其發射極連接輸入信號,集電極通過負載電阻接電源。當任一發射極輸入為低電平時,晶體管導通,輸出端(集電極)呈現低電平;當所有發射極輸入為高電平時,晶體管截止,輸出端通過負載電阻升至高壓狀态。這種結構能直接實現“與非”(NAND)邏輯功能,如IEEE固态電路期刊中分析的典型EFL單元拓撲結構所示。
主要技術特點
應用領域
EFL技術曾廣泛應用于1970-1980年代的高速計算設備,如程控交換機的核心控制單元和雷達信號處理器。隨着CMOS工藝的發展,其市場占比逐漸下降,但在特定抗輻射場景仍具應用價值(參考《電子工程應用》2015年特刊)。
該技術演進曆程被收錄于多部權威著作,包括劍橋大學出版社的《Bipolar and MOS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及Springer的《High-Speed Digital System Design》等文獻資料。
發射極功能邏輯電路(Emitter Function Logic, EFL)是一種非飽和型高速數字邏輯電路,主要用于高性能計算和通信領域。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發射極功能邏輯電路是以“與”門輸入和“或”門輸出為核心的非飽和型邏輯電路,簡稱EFL電路。其核心結構包括:
電平特性
典型邏輯擺幅為0.8伏,邏輯高電平為-0.8伏,低電平為-1.6伏,參考電壓為-0.4伏。
邏輯功能
性能優勢
典型應用
主要用于20世紀70年代的高速計算機和通信設備,如早期超級計算機的運算單元。
主要缺點
發射極耦合邏輯電路(ECL)與EFL電路結構類似,但ECL通過發射極電阻耦合實現電流開關功能,支持“或非”邏輯,且具備互補輸出能力。兩者均以高速著稱,但EFL因缺乏“非”功能應用更受限。
如需更詳細電路圖或公式,可參考和中的技術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