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漢英詞典中,"底流"一詞具有多維度含義,其核心概念指向流體力學與工程學領域。根據《水利工程術語标準》(GB/T 50095-2014)的定義,底流(bottom current)指液體在流動過程中靠近底層的運動狀态,常見于水庫洩洪、河道整治等場景。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收錄的對應詞條顯示,"underflow"作為專業術語時,特指沉澱池底部形成的低速水流系統,這種定義常見于環境工程領域的水處理工藝。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的技術手冊進一步指出,在水利模型中底流參數需考慮流速梯度、泥沙輸移系數等關鍵指标。
在漢英翻譯實踐中,該詞存在語義延伸現象。例如《英漢大詞典》标注"submerged current"作為第二釋義,指代潛沒在水體下層的隱蔽流動,這類用法多出現于海洋學研究論文。值得注意的是,劍橋工程英語詞典特别強調,底流測量需配合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ADCP)等專業設備進行數據采集。
“底流”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核心解釋,需結合專業領域進行區分:
海洋學中的底流
指長期穩定或半穩定作用于海底的海流,由溫鹽差異、海風等機制驅動,其運動路徑不一定嚴格遵循等深線。例如,深海環流中的底層水流可能屬于此類()。
地質學中的濁流(底流的一種類型)
特指高密度、含大量泥沙的水流,因自重沿水下坡度向下流動。其形成常與地震、構造運動或海嘯有關,可發生于海洋、湖泊和水庫中。這種濁流屬于底流範疇,但具有更強的侵蝕和搬運沉積物的能力()。
擴展說明:
建議在具體語境中結合學科背景進一步确認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