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electrical accounting machine; electrical computer
電動計算機(Electric Computer)在漢英詞典中的定義為"以電動機或電子元件為動力源,通過機械傳動或電路運算實現數學計算的自動化設備"。該術語在20世紀中期主要指代使用電動機械裝置(如繼電器、齒輪組)與初級電子元件結合的早期計算設備。
從技術構成角度分析,其核心組件包含:
曆史文獻顯示,1944年哈佛大學研制的Mark I計算機是該類設備的典型代表,采用15米長的傳動軸連接78台加法器,每秒可完成3次加減運算。這類設備在二戰期間被廣泛應用于彈道計算和密碼破譯領域,為現代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漢英翻譯實踐中需注意術語區别:"Electric Computer"特指電動機械式計算機,而現代使用的"Electronic Computer"指完全電子化的計算機系統。專業詞典建議在翻譯曆史文獻時保留原始術語,現代語境中則應使用"electronic computer"以避免混淆。
主要參考資料:
“電動計算機”這一術語目前并不常見于現代技術領域,可能是指早期使用電力驅動機械部件進行計算的設備,屬于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過渡形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電動計算機通常指20世紀上半葉出現的機電式計算機,其特點是結合電動機與機械結構(如齒輪、繼電器)實現運算功能。典型代表如1944年的哈佛馬克一號(Harvard Mark I),它通過電力驅動機械開關完成加減乘除和查表操作。
工作原理
這類設備依賴電動機提供動力,帶動精密機械裝置運轉。例如:通過旋轉齒輪的位置變化表示數值,利用電磁繼電器控制電流通路實現邏輯運算。其運算速度受限于機械運動,每秒約完成3次加法運算。
曆史意義與局限性
電動計算機在電子管和晶體管計算機出現前承擔了科學計算任務(如彈道軌迹計算),但存在體積龐大(馬克一號長15米)、易磨損、速度慢等缺陷。二戰後期逐漸被ENIAC等全電子計算機取代。
與現代計算機的區别
若您指的是其他類型的計算設備(如電子計算機或電動計算機),建議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進一步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