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electromagnetic delay line
電磁延遲線(Electromagnetic Delay Line)是一種通過電磁波傳播特性實現信號時間延遲的電子器件。根據《電子工程術語标準》(GB/T 2900.1-2008),其定義為"利用電磁波在傳輸介質中的有限傳播速度,使電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産生可控時間延遲的裝置"(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全文公開系統)。
從結構上看,電磁延遲線通常由螺旋形導體或同軸電纜構成。其工作原理基于電磁波在導體中的傳播速度公式:
$$ v = frac{1}{sqrt{muvarepsilon}} $$
其中μ為磁導率,ε為介電常數。該公式表明,通過選擇特定介質材料可控制延遲時間。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在《微波理論與技術彙刊》中特别指出,現代延遲線的群延遲精度可達±0.1ns(來源: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主要應用領域包括:
電磁延遲線是一種通過電磁波在傳輸介質中的傳播來實現信號延遲的器件。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電磁延遲線利用電磁波在導體或傳輸線中的有限傳播速度,使電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産生時間延遲。例如,典型同軸電纜的傳播速度約為0.005微秒/米,若要實現0.5微秒的延遲,需約100米長的電纜。其設計需滿足阻抗匹配,以減少信號反射和衰減。
相較于超聲延遲線(帶通型、中心頻率可達數百兆赫),電磁延遲線更適用于低頻場景,但結構更簡單。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參數或應用案例,可參考(OFweek百科)和(HttpCN詞典)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