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electrozone
electricity
【計】 telewriting
【化】 electricity
【醫】 Elec.; electricity; electro-; galvano-
ozone
【化】 ozone
【醫】 O3; ozone
"電臭氧"是漢語科技領域中對"electrically generated ozone"的直譯表述,指通過電離氧氣(O₂)産生臭氧(O₃)的物理化學過程。根據《牛津科技大詞典》,該過程涉及高壓電場作用下的氧氣分子解離與重組,遵循以下反應式: $$ 2O_2 xrightarrow{text{放電}} 3O_3 $$
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術語标準》中,該現象被定義為介質阻擋放電(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技術的核心應用,通過電極間的高壓交流電,使空氣中的氧分子獲得足夠能量發生結構重組。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研究指出,每立方米空氣經10-20kV電場處理後,臭氧濃度可達0.1-0.3ppm。
實際應用中,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24年度報告列明該技術主要用于:飲用水消毒、醫療器具滅菌、工業廢氣處理三大領域。需特别注意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安全标準:環境臭氧濃度需控制在0.05ppm(8小時均值)以下,避免對人體呼吸系統造成損傷。
臭氧(O₃)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常溫下為淡藍色氣體,具有特殊氣味。而“電臭氧”一般指通過電解或高壓放電方式人工制備的臭氧,以下是詳細解釋:
電解法
通過電流分解水中的氧分子(O₂),使其裂解為氧原子(O),隨後氧原子與氧分子結合形成臭氧(O₃)。此方法常用于水處理系統,具有高效、無化學殘留的特點。
高壓放電法
利用高壓電場使氧氣電離,産生自由氧原子并合成臭氧。但此過程可能伴隨氮氧化物生成(如提到),需控制條件以減少副産物。
電臭氧是通過電能轉化生成的臭氧,其制備需結合具體場景選擇技術,同時需關注濃度控制與安全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