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llelism; allelomorphism; equipotentiality
等位性(allelism)是遺傳學中的核心概念,指同一基因位點上存在兩種或多種不同形式的基因變體(即等位基因),這些變體通過影響蛋白質功能或表達水平,決定生物體的表型差異。例如,人類ABO血型系統由三個等位基因(IA、IB、i)控制,其不同組合導緻紅細胞表面抗原的差異。
在分子機制層面,等位性可分為三類:
等位性研究對醫學和進化生物學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囊性纖維化疾病由CFTR基因的隱性緻病等位基因引起,而群體中等位基因頻率的變化可反映自然選擇壓力。根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數據庫,人類基因組中約存在840萬個單核苷酸多态性位點(SNPs),多數表現為中性等位變異。
參考資料:
“等位性”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但主要應用于遺傳學領域。以下是綜合解釋:
定義
指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和功能的對應關系。若兩個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即同一基因座),且控制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如豌豆花色紫色與白色),則稱為等位基因;反之則為非等位基因。
核心特征
驗證方法
通過雜交實驗觀察後代性狀分離情況,可判斷是否為等位基因。例如,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發現性狀分離規律,從而推斷等位基因的存在。
古代官階概念
在《荀子》《宋史》等文獻中,“等位”指官階爵位的等級劃分,強調社會地位差異。但此用法現代已較少見。
物理學中的等勢
指空間區域内各點勢能相同的狀态,如電場中的等勢面。此概念與遺傳學無直接關聯。
等位性概念是遺傳學研究的基石,用于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實驗方法或具體案例,可參考遺傳學教材或權威數據庫(如NCBI)。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