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寸進尺英文解釋翻譯、得寸進尺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be insatiable
例句:
- 【諺】得寸進尺。
Give him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 yard.
分詞翻譯:
得的英語翻譯:
gain; get; need; obtain; fit; ready for
寸的英語翻譯:
inch; very little; very short
【機】 inch
進尺的英語翻譯:
【經】 drilling footage; headway
專業解析
"得寸進尺"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貪得無厭,在得到一點好處後,進而提出更高的要求或企圖獲得更大的利益。從漢英詞典的角度看,其解釋和英譯如下:
一、漢語本義解析
"得寸進尺"字面意為"得到一寸後,又想要一尺"。其中:
- "寸" 和"尺" 是中國傳統長度單位(1尺=10寸),象征由小到大的索取過程。
- 成語通過度量對比,生動刻畫了逐步升級的貪婪心态,強調欲望無止境的特征。
二、權威英譯與對應表達
主流漢英詞典的翻譯高度統一,均突出其"貪求無度"的本質:
- "Give him an inch and he'll take a mile." (《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版)
- 此譯法借用英語諺語,精準傳達"得寸進尺"的漸進貪婪性,文化對應性強。
- "Be insatiable; push one's advantage" (《牛津漢英詞典》)
- 直譯強調"不知滿足"的核心語義,適用于描述行為動機。
三、使用場景與語境
該成語多用于貶義語境:
- 批判貪得無厭:如談判中一方不斷加碼(例:對方在價格讓步後索要額外服務,可謂得寸進尺)。
- 警示欲望膨脹:提醒人們克制非理性需求(例:管理下屬時需設定界限,避免其得寸進尺)。
- 國際關系隱喻:常見于描述強權擴張行為(例:曆史案例中,殖民者常得寸進尺侵蝕他國主權)。
四、文化内涵與延伸
成語源自戰國策·秦策三,記載範雎勸谏秦王時以"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比喻逐步擴張策略,後演變為貶義。其深層反映中國傳統價值觀中對"知足常樂"(《老子》)的推崇,以及對逾越分寸行為的道德批判。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版). 商務印書館.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牛津漢英詞典》.
- 中國成語大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線上資源(需訂閱訪問)
- 中華經典古籍庫. 《戰國策》原文及譯注. 線上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得寸進尺”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dé cùn jìn chǐ
- 字面含義:得到一寸後,又試圖再進一步獲得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欲望無止境。
- 出處:最早見于《戰國策·秦策三》:“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原指戰國時期的外交策略,後演變為對貪欲的形容。
二、用法與結構
-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語境:多用于批評過度索取、不知滿足的行為。例如:“公司已多次讓步,對方卻得寸進尺,要求更多優惠。”
三、文化背景
- 古代度量:“寸”約3.33厘米,“尺”約33.33厘米,兩者相差十倍,強調欲望的急劇膨脹。
- 曆史演變:從戰國時期的軍事策略,到現代漢語中對人性貪欲的概括,詞義逐漸抽象化。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 |
反義詞 |
得隴望蜀、貪得無厭 |
知足常樂、適可而止 |
欲壑難填、貪心不足 |
心滿意足、稱心如意 |
五、例句
- 文學作品: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焦達峰事事讓步,他們卻得寸進尺,詭計多端。”
- 曆史事件:法國殖民越南時“得寸進尺,五年吞并南圻,仍觊觎北圻”。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例句,可參考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