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public occasion
“大庭廣衆”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指人數衆多、公開的場合。從漢英詞典的角度來看,其核心含義是“in public” 或“before a large audience”,強調在公開、衆人可見的環境下。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拆解
合并意為“衆人聚集的公開場所”。
現代含義
泛指一切公開、人多的場合,強調行為的公開性和可見性。例如:
他不願在大庭廣衆之下發言。
(He is reluctant to speak in public.)
漢英詞典中常見翻譯包括:
例如《漢英詞典(第三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明确标注其英譯為“on a public occasion”。
行為約束性
該詞常隱含“需注意言行”的意味,因公開場合易受輿論監督。例如:
大庭廣衆喧嘩有失禮儀。
(Making noise in public is impolite.)
正式與非正式語境
既可用于正式場合(如會議、典禮),也可描述日常場景(如商場、街道)。英語中“in broad daylight”(光天化日之下)可部分對應其公開性。
《漢英詞典》(第三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其對“大庭廣衆”的釋義為:
before a large crowd; on a public occasion
(來源:該詞典第250頁,ISBN 978-7-5600-9631-1)
《新時代漢英大詞典》
商務印書館,2016年。補充釋義:
in the open; in full public view
(來源:該詞典第312頁,ISBN 978-7-100-12207-6)
“大庭廣衆”的核心是公開性與人群聚集,英語需根據語境選擇in public(通用)、before an audience(有觀衆)或in full view(完全暴露)等表達。其文化背景源于中國儒家思想對“公共行為禮儀”的重視,強調個人在集體環境中的言行規範。
“大庭廣衆”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dà tíng guǎng zhòng,指聚集許多人的公開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孔叢子》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