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mine
ermine; marten; mink
miniver
在漢英詞典學範疇中,“貂的白毛皮”對應的标準英文術語為“ermine”,專指鼬科動物紫貂(學名:Martes zibellina)在冬季生成的銀白色毛皮。該術語在《牛津漢英大詞典》中被定義為“a stoat's winter coat, white with a black-tipped tail, used especially on ceremonial robes”(一種白鼬冬季毛皮,主體呈白色且尾尖黑色,常用于禮儀服飾)。
從動物學角度分析,紫貂的冬毛具有以下特征:單根毛幹呈現“三段色階”,基部為青灰色,中段過渡為珍珠白,毛尖則因黑色素沉澱形成标志性銀光效果。這種結構在《中國動物志·食肉目》中被描述為“毛被的形态適應機制,通過多層空氣滞留實現零下40℃環境中的體溫保持”。
在毛皮貿易體系中,白貂皮根據國際拍賣行分級标準被劃分為三個品級:①皇冠級(Crown):毛長2.8-3.2cm,毛密度≥20,000根/cm²;②天鵝級(Swan):毛長2.5-2.8cm;③北歐級(Nordic):毛長≤2.5cm。該分級體系由哥本哈根毛皮交易所制定并持續更新。
曆史文獻記載顯示,清代《欽定大清會典》明确規定“親王以下至貝子,冬朝冠皆用熏貂,惟上祀圜丘用玄狐,其下則用貂鑲緣”,其中“貂鑲”即指白貂皮滾邊工藝,印證其在傳統禮制中的特殊地位。
貂的白毛皮是貂皮的一種特殊類型,具有以下特點:
基本定義 貂的白毛皮指貂類動物(如水貂、紫貂)的毛皮中呈現純白色的品種。這類毛皮因顔色稀有且均勻,常被視為高檔裘皮原料。
分類與來源
特性與價值
應用場景 多用于奢侈品服裝,如晚禮服外套、宴會披肩等,需專業保養以維持毛色潔白和皮質柔潤。
注:貂屬于保護動物,現代白貂皮多來自人工養殖的水貂。購買時建議選擇合法來源,并關注動物保護相關法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