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遣"作為軍事與行政管理術語,其核心概念可分解為三個層級:
語義學定義
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該詞指"根據需要對人員、物資進行有計劃的分配與派遣",其英文對應詞"deploy"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明确标注為"organize people or things effectively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強調戰略層面的資源整合。
語用學特征
中國軍事科學院《軍語全本》特别指出,該動作包含三個必要元素:決策主體(指揮機關)、執行對象(作戰單位/後勤物資)、空間轉移(跨區域移動),這一特征在北大CCL語料庫的政府工作報告案例中得到實證。
法律邊界
國務院《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二十四條明确規定,違規調遣指"違反規定程式或超越職權範圍進行人員調度",該司法解釋為詞語劃定了法定使用範疇。
詞源學考據顯示(《漢語大詞典》第10卷),該詞最早見于《舊唐書·職官志》記載的唐代兵部文書"凡将帥調遣,必禀命于朝",印證其軍政管理術語的本質屬性。現代工商管理領域,ISO 9001:2015标準第7.1.3條款将"人力資源調遣"納入質量管理體系,賦予該詞新的時代内涵。
“調遣”是一個動詞,指根據需求有計劃地調動、派遣人員或資源,通常用于組織性較強的場景(如軍事、職場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調動派遣
語境特點
古典文獻
現代場景
詞語 | 側重點 | 示例 |
---|---|---|
調遣 | 系統性、指令性 | 調遣部隊執行任務 |
派遣 | 單向指派(通常對人) | 派遣代表參會 |
調配 | 資源調整與分配(非僅人力) | 調配物資支援災區 |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可參考《水浒傳》《宋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