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是現代漢語中兼具副詞和動詞功能的常用詞彙,其核心語義可分為三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表追究的副詞用法 作為疑問副詞時,"到底"用于加強疑問語氣,對應英文"after all"或"on earth",強調對事物本質的追問。例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What on earth is going on here?)。該用法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标注為"表示深究的語氣"。
二、表結論的副詞用法 在陳述句中,"到底"可表示最終結論,對應英文"finally"或"in the end",常見于因果邏輯的表達。例如:"經過反複測試,新方案到底被證明是可行的"(After repeated tests, the new solution finally proved feasible)。《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指出這種用法包含"經過過程得出結論"的語義特征。
三、表堅持的動詞用法 在口語化表達中,"到底"作動詞時表示堅持到底,對應英文"persist to the end"。例如:"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走到底"(Since you've chosen this path, you must follow it through to the end)。此用法在《漢語動詞用法詞典》中被歸入"持續性動作動詞"範疇。
語義演變方面,據《漢語虛詞詞典》考證,副詞用法最早見于宋代文獻,由實詞"到達底部"的本義虛化而來,通過隱喻擴展獲得"徹底""最終"等抽象含義。現代語用中,該詞在不同語境可産生催促("你到底去不去?")、強調("他到底還是成功了")等多重語用功能。
“到底”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1. 疑問句中表追問(相當于“究竟”)
用于加強疑問語氣,強調對事件本質或真相的深究。
例句:“你到底去不去?”
2. 表最終結果或終點
指經過過程後最終達到的狀态或結論。
例句:“經過努力,事情到底成功了。”
延伸義:可指物理上的終點,如“一竿子到底”。
3. 強調原因或特點(相當于“畢竟”)
用于突出事物本質屬性或因果關系。
例句:“他到底是醫生,對病情分析得很透徹。”
4. 持續到結束的完整性
表示動作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執行。
例句:“我們要把改革進行到底。”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畢竟、究竟、終歸;反義詞:最初、中止、頂端。
用法提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