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重量英文解釋翻譯、到達重量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arrived weight
分詞翻譯:
到達的英語翻譯:
arrive; reach; land
【經】 arrival
重量的英語翻譯:
weight; heft
【化】 weight
【醫】 baro-; weight; wt.
【經】 weight
專業解析
到達重量(Arrival Weight) 指貨物在運輸目的地(如港口、倉庫、收貨點)實際卸貨時稱重所得的重量數值。該重量是貨物經過運輸過程後最終确認的重量,可能與發貨時的重量(發貨重量)存在差異,是國際貿易、物流運輸、倉儲管理及費用結算(如運費、關稅)的關鍵依據。
核心含義與英文對應:
- 中文術語: 到達重量
- 英文對應詞:Arrival Weight (最常用且直接對應)
- 其他可能英文表達: Landed Weight, Delivered Weight (強調貨物已送達并稱重), Final Weight (強調最終确認的重量)。
關鍵特征與應用場景:
- 目的地實測: 到達重量必須在貨物抵達最終目的地後,通過官方或合同約定的稱重方式(如地磅、軌道衡、船舶水尺計量)進行實際測量獲得。這是其區别于發貨重量的根本特征 。
- 結算依據: 在國際貿易(尤其是大宗散貨交易如礦石、糧食、煤炭)和運輸合同中,到達重量通常是計算最終貨款、海運費、碼頭操作費、倉儲費以及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的基礎 。買賣雙方常在合同中約定以到達重量作為最終結算依據。
- 損耗考量: 運輸過程中,貨物可能因蒸發、撒漏、自然損耗、水分變化(受氣候影響)等原因導緻重量減少。到達重量小于發貨重量的情況較為常見,該差值即為運輸損耗 。
- 責任劃分: 對比發貨重量與到達重量,有助于界定運輸途中發生的貨差責任歸屬(如屬于承運人責任還是自然損耗範圍)。
- 質量控制: 對于易受環境影響的貨物(如農産品),到達重量結合其他檢驗指标(如水分含量),可用于評估貨物在運輸後的實際狀态和質量 。
與“發貨重量”的區别:
- 發貨重量 (Shipping Weight / Outturn Weight): 指貨物在起運地裝運前或裝運時稱重的重量。
- 到達重量 (Arrival Weight / Landed Weight): 指貨物在目的地卸貨後稱重的重量。兩者之間的差異反映了運輸過程中的物理變化和可能發生的損失。
權威參考來源:
- 物流與運輸術語标準(如中國國家标準、國際海事組織IMO常用術語)。
- 國際貿易合同範本(如GAFTA, FOSFA 等大宗商品貿易協會的标準合同)。
- 《國際貿易實務》相關教材及行業手冊(詳細闡述貿易術語與貨物交付、計量、結算的關系) 。
- 海關征稅及商品檢驗規定(明确以貨物進境時的狀态,包括重量,作為監管和征稅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到達重量”的解釋如下:
一、術語定義
“到達重量”是經濟貿易領域的專業術語,英文為“arrived weight”,指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經過自然損耗後,實際到達目的地時的淨重量。這一概念常用于國際貿易或物流場景,用于結算或驗收環節。
二、物理意義上的“重量”補充說明
-
基本定義
重量是物體受地球引力作用産生的向下力的大小,單位為牛頓(N),其計算公式為:
$$
W = mg
$$
其中 ( W ) 表示重量,( m ) 為質量,( g ) 為當地重力加速度。
-
影響因素
重量會因地理位置不同而略有差異,例如:
- 兩極地區比赤道地區略大(因地球自轉離心力影響)
- 高海拔地區比低海拔地區略小。
三、應用示例
在物流場景中,若一批貨物發貨時标注毛重1000kg,運輸後因水分蒸發導緻“到達重量”為980kg,則可能按實際到達重量結算費用。物理學中,一個質量1kg的物體在地球表面重量約為9.8N。
提示:如需更專業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建議參考《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