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conscience
ethics; morals; morality
【法】 morality
affect; be obliged; feel; move; sense; touch
中文定義:
道德感(dàodé gǎn)指個體基于社會道德規範産生的内在判斷力與情感反應,包含對善惡、是非的認知、情感體驗及行為驅動力。它是道德意識的核心組成部分,體現為良知、義務感、羞恥心等心理活動。
英文對應術語:
Moral Sense(道德感)
倫理學視角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中提出,道德感與“絕對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相關聯,即理性主體通過普遍法則判斷行為正當性的能力 。例如:“僅依從你同時願意成為普遍法則的準則行動。”
心理學實證研究
哈佛大學格林(Joshua Greene)的fMRI實驗表明,道德困境(如電車難題)會激活前扣帶回皮層,印證道德感涉及情感與認知的雙重加工 。
跨文化差異
施韋德(Richard Shweder)提出“三大倫理領域理論”:道德感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側重自主性(個人權利)、共同體(社會責任)或神性(精神純潔)等維度 。
中文語境 | 英文表達 |
---|---|
道德感缺失 | Lack of moral sense |
激發道德責任感 | Evoke moral responsibility |
道德感的心理學基礎 | Psychological basis of moral sense |
注:因部分文獻需通過學術數據庫獲取,未提供公開鍊接,讀者可依據文獻信息檢索原文。
“道德感”是一個倫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交叉領域的重要概念,指個體或群體對道德準則、善惡判斷的内在感知和情感反應。以下是其核心内涵和延伸解釋:
道德感是人類基于社會規範、文化傳統和個人價值觀形成的内在判斷機制,它能引導個體區分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标準,并伴隨情感體驗(如正義感、羞恥感、同情心等)。它不僅是理性認知的結果,也包含直覺和情感成分。
道德感是社會協作的基石,能減少沖突、促進信任。缺乏道德感可能導緻反社會行為,而過度僵化的道德感則可能引發偏執(如極端道德審判)。
如果需要進一步探讨具體理論或案例,可以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