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搗棒"指一種用于搗實、壓實材料(如型砂、混凝土或粉末)的金屬或木質工具,其核心功能是通過沖擊力使材料密實。以下是詳細解釋及權威參考:
中文釋義
"搗棒"指一端為平頭或錐形的棒狀工具,通過手工捶打或機械沖擊壓實松散材料,常見于鑄造、建築、實驗室場景。
來源:《英漢技術詞典》(清華大學出版社)
英文對應詞
标準譯名為"tamping rod" 或"ramming rod",強調"壓實(tamp/ram)"動作。鑄造領域亦稱"venting rod"(通氣棒),因兼具砂模紮通氣孔功能。
來源:《機械工程名詞》(科學出版社)
鑄造工藝
用于手工造型時搗實型砂,确保砂型緊實度均勻。傳統鑄造中為鋼制圓棒,長度約500–800mm,直徑20–30mm。
來源:《鑄造手冊:鑄造工藝》(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編)
建築材料檢測
在混凝土坍落度試驗(Slump Test)中,"搗棒"(标準名:搗棒)用于分層插搗混凝土拌合物,規範操作參照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标準》。
來源: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官網公開标準
多為碳鋼材質,表面硬化處理以耐磨;實驗室用小型搗棒可能為不鏽鋼。典型結構為圓柱形直棒,一端打磨為半球形或平面。
來源:《材料成型裝備及自動化》(化學工業出版社)
權威參考來源(無有效鍊接時提供文獻):
此解釋整合專業工具書與技術标準,符合術語規範性與行業實踐。
“搗棒”一詞的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搗棒是由動詞"搗"(撞擊/捶打)與名詞"棒"(棍狀物)組成的複合詞,指用于捶打、撞擊或壓實物體的工具。其法語對應詞為"bourreur de ballast",字面意為"道碴搗實器"。
2. 主要用途 在工程技術領域特指鐵路維護工具,用于:
3. 結構特征
4. 詞義延伸 在非專業語境中也可泛指:
注:該詞屬于專業術語,日常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鐵路工程、建築施工等專業領域。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通過撞擊實現壓實/粉碎"的動作特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