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英文解釋翻譯、白芍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radices paeoniae alba
相關詞條:
1.Paeonialactiflorapallas 2.radixpaeoniaealba 3.radixpaeoniaelactiflorae
分詞翻譯:
白的英語翻譯:
clear; free of charge; in vain; pure; white; whiteness
【化】 leuco-; leuko-
【醫】 albo-; leuco-; leuk-; leuko-
專業解析
白芍(Bái Sháo)的漢英詞典釋義
中文詞條:白芍
英文對應:White Peony Root
拉丁學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
藥材分類:根及根莖類
炮制方式:采挖後水煮去皮,曬幹切片(生白芍)或酒炙/炒制(制白芍)
植物學與藥用屬性
-
植物特征
- 多年生草本,屬毛茛科芍藥屬,主産于中國安徽、浙江等地。
- 幹燥根呈圓柱形,表面淡棕白色,斷面角質樣。
-
藥用價值
- 性味歸經:苦、酸,微寒;歸肝、脾經(《中華本草》)。
- 核心功效:
- 養血調經:用于血虛萎黃、月經不調(如四物湯配伍)。
- 柔肝止痛:緩解脅痛、腹痛(如芍藥甘草湯)。
- 平抑肝陽:輔助治療頭痛眩暈(《中國藥典》)。
權威文獻參考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 定義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幹燥根,明确其性狀、鑒别及含量測定标準。
- 來源:國家藥典委員會官網(未提供鍊接,可檢索“國家藥典委員會”)
-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收錄白芍的性味功效、藥理研究(如抗炎、鎮痛、免疫調節作用)及經典方劑應用。
-
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版)
- 詳述芍藥屬植物分類學特征及分布,拉丁學名核準依據。
- 來源: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未提供鍊接,可檢索“Flora of China Online”)
漢英翻譯要點
- 術語統一性:
- “白芍”标準英譯為White Peony Root(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标準術語)。
- 區别于“赤芍”(Red Peony Root,Paeonia veitchii Lynch)。
- 文化内涵:
- 英文文獻常強調其“血虛(blood deficiency)”與“肝陽上亢(liver yang hyperactivity)”的中醫病理概念。
注:以上内容綜合藥典、本草典籍及植物分類學資料,确保學術準确性。具體鍊接因平台限制未提供,建議通過權威機構官網或學術數據庫驗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白芍是中藥領域的重要藥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的幹燥根,經炮制後入藥。其名稱源于加工方式,根去皮水煮曬幹後色白,故稱“白芍”,與未去皮的“赤芍”形成區分。
二、性味歸經
- 性味:苦、酸,微寒。
- 歸經:主入肝、脾經,具有調和肝脾、養血斂陰的作用。
三、功效與主治
- 養血調經:用于血虛萎黃、月經不調及崩漏。
- 斂陰止汗:治療自汗、盜汗,酸味主收斂。
- 柔肝止痛:緩解脅痛、腹痛及四肢攣痛。
- 平抑肝陽:改善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
四、形态與加工
- 形态:根呈圓柱形,長5-18cm,表面類白色或淡棕紅色,質堅實,斷面角質樣。
- 炮制:夏秋季采挖,去頭尾細根,沸水煮後去皮曬幹,或直接切片生用/酒炒。
五、其他解釋
少數文獻提及“白芍”作為成語,比喻未達預期效果(如“芍藥未開”),但此用法在醫藥領域不常見。此外,需注意與蘿藦科植物青羊參的混淆(誤稱“白芍”)。
提示:具體用藥需遵醫囑,避免自行配伍。更多信息可查閱來源網頁。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