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single standard
singleness
【計】 unit unity
【法】 bimetallic standard; bimetallism
單一本位制(monometallic standard)指國家以單一金屬作為貨币價值基準的貨币制度體系,核心特征是以黃金或白銀中的一種作為法定本位币的鑄造材料及價值支撐。該制度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金本位時期達到鼎盛,例如英國1816年頒布的《金本位法案》即确立黃金為唯一法定本位金屬。
從貨币學角度看,單一本位制包含三個核心要素:自由鑄造(free coinage)、無限法償(unlimited legal tender)和自由兌換(free convertibility)。以金本位為例,中央銀行需按固定價格無限制買賣黃金,确保貨币與黃金的兌換比例穩定,這種剛性兌換機制曾被國際清算銀行稱為"貨币穩定的黃金枷鎖"。
曆史實踐顯示,單一本位制具有雙重效應:一方面通過金屬儲備約束貨币發行量,維持彙率穩定(如1870-1914年間的古典金本位時期全球年均通脹率僅為0.1%);另一方面也容易因金屬産量波動引發通貨緊縮,例如1873-1896年白銀産量下降導緻實行銀本位國家普遍出現物價下跌。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研究表明,單一本位制在現代金融體系中的可行性已顯著降低。黃金産量年均增長率不足1.5%,難以支撐全球經濟3%以上的增長需求,這種根本性矛盾最終導緻布雷頓森林體系在1971年瓦解。當前《元照英美法詞典》仍将其定義為"以特定金屬作為價值尺度的貨币制度",但特别注明該制度已被浮動彙率體系取代。
單一本位制(又稱單本位制)是以一種特定金屬(金或銀)作為本位貨币的貨币制度,其核心特征是國家通過法律形式規定本位币的金屬含量及流通規則。以下是詳細解釋:
單本位制曾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主流貨币制度,尤其是金本位制在促進全球貿易和金融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着信用貨币體系的興起,其逐漸被取代,但作為貨币制度的基礎理論仍具參考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國家的實施案例或經濟影響,可查閱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