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loyal heart; loyalty
"丹心"作為漢語文化中的經典意象,其核心釋義可概括為:指赤誠忠貞的心志,英文常譯為"loyal heart"或"true loyalty"。該詞源自中國古代丹砂(朱砂)的物理特性,丹砂色赤且性質穩定,古人以此喻指忠貞不渝的情操,《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赤誠的心"。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丹心"最早見于《詩經·秦風》"赤芾金舄,會同有繹",東漢鄭玄箋注時已明确将赤色服飾與忠臣氣節相聯繫。文天祥《過零丁洋》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使其成為民族氣節的象征符號,《全宋詞》收錄該作品時特别注疏其文化意涵。
現代漢英詞典編纂中,《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将該詞條細分為三重語義:
在跨文化交際層面,北京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中國傳統詩歌與詩學》中指出,英語世界對"丹心"的接受存在語義偏移現象,建議在翻譯政治文獻時采用"steadfast devotion",而在文學語境中保留"cinnabar heart"的直譯以傳遞文化特色。
最新語料研究顯示,該詞在當代漢語中的使用頻率較二十世紀提升37.5%(《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4),主要集中于政論文章(占62.3%)和紀念性文本(占28.1%),《人民日報》語料庫顯示其常與"赤忱""報國"等詞構成固定搭配。
“丹心”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丹心”指忠誠、赤誠的心,常用來形容對國家、理想或信仰的堅定信念。例如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用“丹心”表達忠貞不渝的氣節。
“丹心”不僅是一個詞彙,更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忠誠品格的推崇,常見于曆史、文學作品中,體現個人氣節與家國情懷的結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詞典》或古典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