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hydrotropic action
promote; urge
【醫】 hydration
affect; effect; intention; action; motive; operation
【醫】 action; effect; process; role
【經】 role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促水化作用”對應的英文術語通常為Promotion of Hydration 或Hydration-Promoting Effect。該術語指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手段,加速或增強物質(尤其是無機化合物或生物分子)與水分子結合形成水合物的過程。這一過程在多個科學和工業領域具有關鍵作用,其核心機制是降低水合反應能壘或提高水合分子穩定性。
“促水化作用”描述的是促進水合反應(Hydration Reaction) 的現象。水合指溶質分子/離子吸引水分子在其周圍定向排列,形成水合殼(Hydration Shell)的過程。促水化作用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例:水泥水化中,促凝劑(如CaCl₂)通過加速矽酸三鈣(C₃S)的水解,縮短凝固時間。來源:《建築材料科學基礎》(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8)。
蛋白質折疊依賴水合作用維持三維結構。分子伴侶(如HSP70)通過促進疏水殘基的水合,防止錯誤聚集。來源: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7th ed.), Chapter 3。
混凝土外加劑(如聚羧酸系減水劑)通過分散水泥顆粒,增加其與水接觸面積,顯著提升水化效率。來源: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劑》國家标準。
藥物增溶技術中,環糊精通過其疏水空腔包埋藥物分子,暴露親水外壁以增強整體水合度,提高生物利用度。來源: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Vol. 105, pp. 3569-3578。
促水化作用的能量變化遵循吉布斯自由能公式: $$ Delta G = Delta H - T Delta S $$ 其中:
促水化劑通過降低$Delta H$(如形成氫鍵)或增加$Delta S$(如釋放結合水)驅動反應正向進行。
《英漢化學化工詞彙》(科學出版社,第5版)将“水化作用”明确譯為“Hydration”,其促進機制收錄于“催化水合”(Catalytic Hydration)詞條。
Ball, P. (2008). Water as an Active Constituent in Cell Biology. Chemical Reviews, 108(1), 74-108. (闡釋生物大分子水合的動力學調控)
ACI 212.3R-16 Report: Chemical Admixtures for Concrete.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2016). (詳述促水化外加劑的分類與機理)
“促水化作用”指通過特定條件或物質加速水化作用的過程。水化作用(hydration)是物質與水結合發生物理或化學變化的反應,具體含義需結合領域背景分析:
化學領域
通常指離子或分子與水結合形成水合物的過程。例如,鹽類溶解時,離子被水分子包圍形成水化層,此過程若被催化劑、溫度升高或特定添加劑(如表面活性劑)加速,則稱為促水化作用。這種作用常見于電解質溶液制備或材料合成中。
地質/工程領域
指加速水分子滲透到岩土礦物結構中的過程,導緻礦物膨脹或結構破壞。例如,黏土礦物吸水後内聚力降低,可能引發滑坡或地基變形。通過改變濕度、溫度或添加化學試劑(如鹽類)可促進此類水化作用,需在工程中謹慎控制。
應用與影響
需根據具體場景判斷其作用機制及調控方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