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filings; limatura; Ras.; rasura
"锉屑"是金屬加工領域的專業術語,指使用锉刀切削工件時産生的條狀或顆粒狀殘留物。《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用锉刀锉工件時掉下來的細末",英文對應翻譯為"file dust"或"filing debris"。該詞條在《機械工程漢英大詞典》中被标注為專業四級詞彙,屬于金屬切削工藝的核心概念。
從材料學角度分析,锉屑的形成涉及塑性變形原理。當锉刀齒紋以特定角度(通常為45-65°)切入工件表面時,材料在剪切應力作用下發生滑移,形成連續或斷續的切削層。其形态特征包括:
在機械制造領域,锉屑分析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工程師可通過觀察锉屑形态判斷加工質量,例如連續锉屑表明切削參數設置合理,而粉碎狀锉屑可能預示刀具磨損。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的《切削加工手冊》指出,锉屑的堆積特性直接影響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參數Ra值。
安全規範方面,中國國家标準GB/T 20966-2007《金屬切削機床安全防護通用技術條件》明确規定,操作者需佩戴防護眼鏡防止锉屑飛濺,工作場所锉屑堆積厚度不得超過3mm。該标準引用自《機械安全标準彙編》第3章第2節内容。
“锉屑”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uò xiè,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用锉刀進行切削加工時産生的材料碎片或顆粒。
部分資料(如)提到“锉屑”可比喻毫無價值、無用的廢物,但這種用法較為少見,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
“锉屑”主要是一個技術術語,強調物理加工産生的碎屑;其比喻義需謹慎使用,避免歧義。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外文翻譯(如法語“limaille”),可參考相關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