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ght green; verdant
蔥綠在漢英對照語境中具有三層核心釋義:
植物色彩表征 指鮮嫩明亮的淺綠色調,近似春季蔥葉的色澤特征。《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淺綠而微黃的顔色",對應英文翻譯"spring green"或"verdant green" 。這種色彩常見于自然景觀描寫,如朱自清散文《綠》中"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着,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的文學化表達。
生态美學意象 在跨文化語境中,蔥綠常承載生機勃勃的象征意義。牛津大學出版社《漢英大詞典》采用"emerald green"作為對應詞項,強調其晶瑩剔透的質感特征 。該釋義常見于生态文學,如美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将蔥綠色與生命複蘇建立隱喻關聯。
紡織工藝專指 《中國絲綢紋樣辭典》記載,蔥綠作為傳統染色工藝術語,特指以槐米染制的偏黃綠色,英語表述為"onion green",常見于明清服飾文物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綠色緞繡博古紋綿袍"即采用此色系,印證其在物質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
“蔥綠”是一個形容詞,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顔色描述
指淺綠色中略帶微黃的顔色,類似于蔥心的嫩綠色。這種顔色常被用于形容自然景物或服飾,例如《紅樓夢》中晴雯穿的“蔥綠杭綢小襖”。
自然景象
形容草木青翠茂盛的狀态,如“蔥綠的山野”“滿眼蔥綠蒼翠”。
詞源構成
由“蔥”(一種綠色蔬菜)和“綠”組合而成,既借用了蔥的鮮嫩色澤,又強化了綠色的視覺特征。
文學應用
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增強畫面感,例如冰心《寄小讀者》中“故鄉沒有蔥綠的樹林”,以及楊朔《海市》對海島景色的描寫。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紅樓夢》第七十回或冰心、楊朔的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