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disk cartridge
disk; diskette
【計】 disk; DSK; MD
【化】 magnetic disk
【經】 disk
box; case
【醫】 Scat.; scatula
磁盤盒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指一種用于存儲計算機數據的可移動物理容器,通常包含一個或多個磁盤片(如軟盤、早期硬盤盤片),并配備保護外殼以實現便攜與防塵功能。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維度:
磁盤盒(Cí Pán Hé)是計算機存儲發展史上的重要介質載體,特指将磁性存儲盤片(如軟磁盤或可換式硬盤盤片)封裝于塑料或金屬外殼中的裝置。用戶可通過驅動器讀寫盒内磁盤數據,常見于20世紀70-90年代的計算機系統,例如:
英文術語為"Disk Cartridge",其技術定義需區分兩類主流形态:
指内含單張軟磁盤的密封盒體,通過驅動器磁頭訪問數據。典型代表為Zip磁盤(100MB-750MB容量),區别于開放式軟盤(如3.5英寸軟盤需單獨插入驅動器)。
用于可拆卸硬盤系統的防護盒,内含高速旋轉的硬質盤片。例如《IEEE存儲标準術語庫》定義的"可移動硬盤模塊"(IEEE Std 1003.1),需配合專用底座熱插拔使用。
定義磁盤盒為:"封裝于保護殼中的磁盤存儲介質,支持物理插拔與數據離線保存"(2018修訂版,第214頁)。
歸檔資料顯示,磁盤盒技術推動早期數據可移植性發展,如1986年Insite Peripherals公司的Floptical技術結合磁光存儲提升容量(參見館藏編號CHM-1992-0001)。
在存儲設備演進研究中,磁盤盒被歸類為"機械式可移動存儲"(Mechanical Removable Media),其接口标準收錄于IEEE 1244草案(分布式存儲系統框架)。
當前該術語已隨閃存技術發展逐漸淡出主流,但其設計理念仍影響現代可插拔存儲設備(如外部SSD卡匣)。專業文獻建議結合曆史語境理解該詞,避免與固态硬盤盒(SSD Enclosure)等現代概念混淆。
,"磁盤盒"一般指硬盤盒(又稱硬盤外接盒),其核心功能和特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 硬盤盒是用于将裸盤(如SATA、M.2接口的機械/固态硬盤)轉換為移動存儲設備的保護裝置。通過接口轉換技術(如SATA轉USB),使普通硬盤能像移動硬盤一樣即插即用。
二、核心作用
三、分類與選擇
四、使用場景 適合需要頻繁攜帶大容量數據(如視頻素材、備份文件)且追求性價比的用戶,可重複利用閑置硬盤。
提示:選購時需注意硬盤盒材質(如鋁合金散熱更好)、接口版本(優先選USB 3.0以上)及供電方式(3.5英寸硬盤需外接電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