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junior mortgage
次級抵押(subprime mortgage)是金融領域的重要術語,指金融機構向信用評級較低或還款能力不足的借款人發放的抵押貸款。其核心特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風險定價機制
次級抵押貸款利率普遍高于優質貸款,差額部分用于覆蓋潛在違約風險。根據美聯儲經濟研究報告,次級貸款的利率溢價通常比基準利率高2-5個百分點,具體取決于借款人的信用評分(FICO低于620分)和抵押物價值比(LTV超過80%)。
結構性分層設計
在資産證券化過程中,次級抵押貸款通過現金流分割形成不同風險等級的産品。國際清算銀行報告指出,此類債券優先層級(senior tranche)享有AAA評級,而股權層級(equity tranche)違約風險集中度高達20%。
監管與市場影響
中國銀保監會将次級抵押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框架,要求金融機構計提風險準備金比例不低于貸款餘額的150%。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多德-弗蘭克法案》強制要求貸款機構驗證借款人還款能力,禁止"無文件貸款"(no-doc loan)等高風險操作模式。
該術語在漢英法律文本中需注意語境差異:中文語境特指抵押品風險(collateral subordination),而英文文獻常包含借款人信用風險(credit subordination)的雙重含義。
次級抵押(次級抵押貸款)是金融機構向信用狀況較差、收入較低的借款人提供的住房貸款,屬于高風險高回報的金融産品。以下是詳細解析:
服務對象
主要針對信用評分低、收入不穩定、金融知識有限的群體,例如低收入家庭、少數族裔等。這類借款人通常無法通過傳統優惠級貸款審核。
貸款條件寬松
高風險性
由于借款人還款能力弱,貸款機構面臨更高的違約風險。例如,2006年美國房價下跌和利率上升導緻大量次級貸款違約,引發次貸危機。
市場擴張原因
2001年後,美國超低利率刺激房市繁榮,次級貸款需求激增。金融機構通過資産證券化将風險轉移至投資者,進一步推動市場擴張。
次級抵押貸款雖能短期内促進購房和經濟活躍,但過度擴張易引發系統性風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即與此相關,提示需加強金融監管和風險控制。
如需進一步了解次級貸款定價或危機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