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ubstandard parts
inferiority; second-class; second-rate
hardware; part; spare parts
【經】 part; parts
在機械工程與制造領域,"次等零件"指質量未達到規定标準、存在缺陷或性能低于預期的零部件。其核心含義及漢英對照如下:
中文術語:次等零件
英文翻譯:
來源:《機械工程術語詞典》(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編撰)
質量判定标準:
指不符合行業規範(如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設計圖紙公差要求,或存在材料缺陷、加工瑕疵的零件。例如:尺寸超差、表面裂紋、硬度不足等。
來源:ISO 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第8.7節"不合格輸出的控制"
常見缺陷類型:
來源:《金屬材料失效分析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
使用風險:
次等零件可能導緻設備故障率上升(如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縮短)、安全風險增加(如承重件斷裂),并引發連鎖性損壞。
可靠性公式:
$$ lambda = frac{1}{MTBF} $$ (其中 $lambda$ 為故障率)
來源:IEC 60812《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
質量控制流程:
依據GB/T 19000系列标準,次等零件需經隔離→評審→返工/報廢流程,并記錄于《不合格品控制報告》。
來源:GB/T 19001-2016《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技術替代方案:
在航空、汽車等高端制造業,可通過工程偏差許可(EDA) 在限定條件下使用次等零件,但需經嚴格風險評估。
來源:SAE AS9100《航空航天質量管理體系》
"Substandard part"
A part that fails to meet established acceptance criteria due to material, manufacturing, or design defects, requiring formal disposition per quality management protocols.
來源:ASM Handbook Volume 11: Failur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SM International)
“次等零件”是由“次等”和“零件”組合而成的詞語,具體含義如下:
次等
指質量或等級較低的,屬于第二層次。
零件
指機械或電子設備中可獨立裝配、替換的單個部件,如螺絲、齒輪等。
“次等零件”指質量未達到最優标準、等級較低的機械或電子部件。這類零件可能因材料、工藝或性能不足,導緻耐用性、精度或安全性較差,常用于對質量要求不高的場景或臨時替代。
如需更專業的工業标準分類,可參考機械制造或行業規範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