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assive calculation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大量計算”指代需要處理龐大數據集或執行複雜運算的過程,強調計算規模與強度。其核心釋義與專業應用如下:
大量計算(dà liàng jì suàn)
強調任務對計算資源的極高需求,常見于科學模拟、數據分析等領域。
來源:《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第二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年,第320頁。
在計算機科學中,該術語進一步細化為:
需消耗大量CPU/GPU資源,如氣候建模(Climate Modeling)、流體動力學仿真。
來源: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Vol. 31, Issue 5, 2020.
涉及TB/PB級數據集的分析,典型應用包括基因組測序(Genome Sequencing)和金融風險建模。
來源:ACM Computing Surveys, "Big Data Analytics Platforms", 2021.
來源: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Big Data Reference Architecture.
定義“計算”為“根據已知量通過數學方法求得未知量”,而“大量”修飾其規模維度。
典型案例:人類基因組注釋需處理20TB數據,日均執行百萬級計算任務。
來源:Nature, ENCODE Consortium, 2012, doi:10.1038/nature11247
該術語的現代内涵已從純數學運算擴展至跨學科的高性能計算應用,反映了數字化時代的核心技術特征。
“大量計算”指需要處理海量數據或執行複雜運算的任務過程,常見于以下場景:
核心定義 需要消耗大量計算資源(如CPU、GPU算力)和存儲資源,通常涉及數百萬次以上的運算操作,例如科學模拟、密碼破解或深度學習模型訓練。
典型應用場景
技術要求 需采用分布式計算架構(如Hadoop/Spark),配合并行計算、内存優化等技術。雲計算平台(AWS/GCP)常提供彈性計算資源應對此類需求。
挑戰與優化 面臨能耗高、硬件成本大、算法效率瓶頸等問題。現代解決方案包括: • 異構計算(CPU+GPU+TPU協同) • 近似計算(犧牲精度換速度) • 量子計算探索
這類計算任務往往需要專門優化算法,例如将時間複雜度從O(n²)降低到O(n log n)才能實際應用。隨着數據量指數級增長,高效處理大量計算已成為數字時代的關鍵技術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