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ontagiosity; contagiousness
"觸染性"是漢語醫學術語,對應英文"contagious"概念,特指病原體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的特性。該詞由"觸"(接觸)和"染"(感染)構成,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傳播機制
指疾病通過皮膚接觸(如疥瘡)、飛沫接觸(如流感)或污染物接觸(如腸道病毒感染)等途徑傳播的特性。世界衛生組織《感染控制指南》将這種傳播方式歸類為接觸傳播(contact transmission)範疇。
醫學鑒别特征
區别于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的"傳染性"(infectious)疾病,觸染性疾病要求傳播雙方存在實質性接觸。例如麻疹具有傳染性但非觸染性,而單純疱疹病毒同時具備兩種特性,這種區分标準被收錄于《牛津臨床醫學詞典》。
病理學延伸應用
現代醫學将該概念擴展至非生物領域,如朊病毒通過醫療器械接觸傳播的特殊案例。這種應用可見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對醫源性傳播研究的論述。
該術語在《中華醫學百科全書》中被明确定義為:"由病原體直接接觸或通過媒介物接觸引發的傳播屬性",其英文對應詞"contagious"源自拉丁語"contagiosus",原意為"接觸導緻的污染"。
“觸染性”是一個醫學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示例:
如皮膚接觸傳染的疾病(如疥瘡),其“觸染性”通常較高,需隔離防護。
注意:該詞使用頻率較低,現代醫學文獻中更多使用“接觸傳染性”或直接使用“contagiousness”表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