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s; donkey; fool; idiot
“蠢驢”是漢語中常見的詈語,其核心含義指代愚笨、固執或行為可笑之人。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可分為以下四部分:
一、基本定義 “蠢驢”直譯為“stupid donkey”,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定義為“比喻愚蠢或頑固不化的人”(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該詞由“蠢”(愚笨)與“驢”(象征頑固的動物)複合構成,屬于偏正式合成詞。
二、語義分析 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漢英詞典》指出,該詞具有雙重貶義特征:既包含智力層面的“缺乏判斷力”(如:他連基本操作都不會,真是頭蠢驢),又暗含行為層面的“固執己見”(如:這蠢驢死活不聽勸)。語義強度介于普通貶義詞與粗俗髒話之間,常見于非正式語境。
三、文化背景 據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顯示,“驢”在中國文化中常被賦予雙重象征:既代表“耐力”的正面特質,也衍生出“倔強愚鈍”的負面聯想。這種動物意象的語義遷移,與英語中“donkey”既可表示“愚蠢”又可指代“勞動者”的文化認知形成對照。
四、使用場景 在《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的語用注釋中特别強調,該詞多用于以下三種語境:
“蠢驢”是一個漢語口語中的貶義詞,通常用于指責或諷刺他人智力不足或行為愚笨。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核心
指代“愚蠢的人”,與“蠢豬”“傻瓜”“笨蛋”等詞含義相近,帶有明顯的侮辱性。
動物比喻來源
驢被認為智力較低,源于其拉磨時被吊在眼前的食物誘導持續轉圈的行為。人們觀察到驢無法理解這種“欺騙性激勵”,因而形成“蠢”的刻闆印象。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詞語(如“蠢材”“蠢動”等),可參考的組詞擴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