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isy; marguerite
雛菊 (chújú) 的漢英詞典釋義詳解
一、核心釋義
中文定義:
雛菊是菊科雛菊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二年生栽培。其特點是植株矮小,頭狀花序單生于花葶頂端,舌狀花多為白色或粉色,管狀花黃色,花期早春至初夏。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英文對應詞:
Daisy(學名:Bellis perennis),泛指菊科雛菊屬植物。在英語中,"daisy" 常象征純潔、天真,并有"fresh as a daisy"(精神飽滿)等習語。
來源:《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二、植物學特征
株高約10-15厘米,基生葉匙形,頭狀花序直徑2-3厘米,舌狀花條形,管狀花密集。
來源: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植物志》
耐寒性強,適應溫帶氣候,常見于歐洲、北美及中國北方庭院或草坪。
來源:英國皇家園藝學會(RHS)官網
三、文化象征與用法
在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奧菲莉娅分發雛菊("There's a daisy"),象征被背叛的純真;中文詩詞則以其喻指謙遜堅韌(如"雛菊雖微,淩寒獨放")。
來源:《莎士比亞全集》(朱生豪譯);《中國古典植物意象》
四、權威例句
清晨的露珠綴在雛菊花瓣上,像散落的珍珠。
來源:冰心《寄小讀者》
She wore a crown of daisies in her hair.(她頭戴雛菊花環。)
來源:《柯林斯英語詞典》
參考資料
“雛菊”一詞的含義可從植物學和文化象征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雛菊(學名:Bellis perennis L.),别名春菊、馬蘭頭花、延命菊,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産于歐洲,株高約10-20厘米,頭狀花序單生,花色以白、粉、紅、黃為主。喜冷涼氣候,生長適溫20-25℃,忌炎熱環境。其英文名源自古英語“daes eage”(黎明之眼),形容它在清晨陽光下綻放的姿态。
情感表達
品格特質
文學藝術意象
在韓國電影《雛菊》中成為貫穿劇情的核心意象,承載着錯位情感與命運交織的主題。
在漢語成語中,“雛菊”可比喻年幼或經驗不足者(如“雛菊之姿”),但此用法相對少見。
注:不同顔色雛菊的細分花語未在權威資料中明确記載,建議結合具體文化場景理解其象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