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diaphoretic
perspire; sudation; sweat; sweatiness
【醫】 diaphoresis; hidrosis; idrosis; perspiration; perspire; sudation
sweating
be incapable of; cannot; unable
【機】 incapability
"出汗不能的"在漢英詞典中對應的英文翻譯為"anhidrotic",指因生理機能異常或病理因素導緻無法正常排汗的狀态。該術語常見于中西醫結合領域,醫學上稱為"無汗症",屬于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
一、核心病理機制 汗腺功能障礙是主要成因,包括先天性汗腺發育不全(如外胚層發育不良)和後天性神經損傷(如糖尿病神經病變)。中樞神經系統調節異常可能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導緻排汗反射中斷。
二、臨床表現特征 患者典型症狀包括皮膚幹燥、運動後體溫異常升高(核心溫度可達39℃以上)及熱耐受性降低。根據美國國家罕見病組織統計,約60%病例伴隨心動過速和體位性低血壓。
三、診斷鑒别标準 需通過定量促汗軸突反射測試(QSART)和皮膚活檢确認。國際标準要求同時滿足:環境溫度≥32℃時體表出汗量<0.2ml/min,且皮膚電阻值持續>500kΩ。
四、并發症風險 長期無汗患者中,32%會發展成熱射病。根據《中華急診醫學雜志》臨床研究,此類患者夏季急診就診率是正常人群的7.3倍,建議日常體溫監測需控制在36.5-37.2℃安全區間。
關于“出汗不能”(即無汗症或汗液分泌障礙),綜合醫學資料可歸納為以下原因和解釋:
體質因素 部分人群因先天汗腺不發達,導緻出汗量少或局部無汗,屬于正常生理現象。
皮膚疾病 硬皮病、魚鱗病等皮膚病變會直接影響汗腺功能,造成局部或全身性出汗減少。
内分泌異常 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會降低新陳代謝率,抑制汗液分泌。
神經系統損傷 脊髓損傷、交感神經切除等神經系統問題,可能阻斷汗腺的神經調節信號。
若伴隨頭暈、乏力、皮膚幹燥等症狀,需警惕脫水或内分泌疾病,建議盡早就醫檢查。輕度無汗者可通過適度運動、保持環境濕度緩解,但需避免高溫下劇烈活動以防中暑。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等權威來源,完整内容可參考、3。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