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loss through standing
garner; lay in; store
【電】 storage
days; hour; occasionally; opportunity; seanson; time
【醫】 chron-; chrono-
damage; expense; lose; losing; loss
【化】 loss
【醫】 loss
【經】 decrement; loss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儲存時損失"對應的标準英文表述為"storage loss"或"loss during storage",特指物品、能源或信息在貯存過程中因物理、化學或環境因素導緻的質/量耗損現象。該術語包含三個核心維度:
物質損耗(Material Depletion)
常見于食品、化工原料等易變質品,如《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指出"儲存損耗"包含水分蒸發(moisture evaporation)和成分分解(composition degradation)等過程。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30689-2014》文件将此定義為"可控貯存條件下的非人為減損"。
能量衰減(Energy Attenuation)
《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将"storage loss"與電池儲能效率挂鈎,特指電荷保持率(charge retention rate)隨時間下降現象。美國能源部《2024儲能白皮書》數據顯示锂離子電池月均自放電損耗率達5-8%。
信息失真(Information Degradation)
IEEE計算機協會将數字存儲損耗定義為"因介質老化導緻的位元錯誤率(bit error rate)上升",其量化公式為:
$$ BER = frac{N{error}}{N{total}} times 10^{-6} $$
該指标在《數據存儲技術規範ISO/IEC 24775:2023》中被列為關鍵質量參數。
“儲存時損失”指在物品(尤其是糧食、商品等)儲存過程中,因自然因素、管理問題或意外事件導緻的重量減少或質量下降。以下是詳細解釋:
自然損耗
包括糧食呼吸作用、水分蒸發、雜質減少等自然現象。例如,糧食呼吸會分解有機物,産生水分和二氧化碳,導緻幹物質損失。根據規定,保管自然損耗率6個月内不超過0.1%。
人為及管理損耗
異常損耗
包括蟲鼠害、黴變、盜竊等意外事件。例如,嚴重蟲害或黴變可導緻糧食大量損失。
在會計領域,“存貨損失”涵蓋儲存中因盤虧、變質、毀損等造成的淨損失,需通過“待處理財産損溢”科目核算。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政策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如、3、4、7)。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