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haseolus acgularis Wight.; semen phaseoli angplaris
赤豆(Vigna angularis)是豆科豇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中文釋義指其幹燥成熟的紅色種子,英文通稱"adzuki bean"或"red mung bean"《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植物學特征顯示其株高30-90厘米,三出複葉,莢果圓筒形,種子多為暗紅色橢圓形,直徑5-6毫米《中國植物志》。
該作物在中國已有2000餘年栽培史,南北朝農書《齊民要術》記載其種植方法。藥食同源特性在《本草綱目》卷二十四中有載:"赤小豆(赤豆)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現代營養分析表明每100克赤豆含蛋白質21.7克,膳食纖維12.7克,鉀1230毫克《中國食物成分表》。
英語詞典釋義方面,《牛津英語詞典》定義adzuki bean為"small reddish bean used in East Asian cuisine",标注詞源來自日語"azuki"。美國農業部植物數據庫将其歸類為Phaseolus angularis Willd.,注明染色體數2n=22。烹饪應用上,東亞地區常用于制作紅豆沙、日式年糕等甜點,歐美市場常見于有機食品商店。
赤豆是一種常見的豆科植物,其含義和特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赤豆(學名:Vigna angularis)屬于豆科豇豆屬,是一年生直立或纏繞草本植物,株高可達90厘米。其葉片為羽狀複葉,具3片小葉,花呈黃色或淡灰色,莢果無毛,種子為橢圓或長橢圓形,通常呈赤紅色。
赤豆在不同地區有多個别稱,如紅赤小豆、紅豆、紅小豆等。原産于亞洲,我國南部各省普遍栽培,尤其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生長良好。
古代文獻如《東觀漢記》《北史》均提及赤豆,描述其在戰争中被用作誘餌,以及作為農作物種植的情況。
赤豆常與“赤小豆”(Vigna umbellata)混淆,兩者雖同屬豇豆屬,但為不同物種。此外,文學中的“紅豆”多指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與赤豆無直接關聯。
如需更詳細分類信息或種植條件,可參考吉林大學農業實驗基地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