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ndicap; impede
ancon; elbow
【醫】 ancon; cubitus; elbow
掣肘(chè zhǒu)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在他人做事時從旁牽制、阻撓,使其行動受阻或無法順利進行。該詞具有鮮明的形象色彩與文化淵源,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字源解析
“掣”意為拉扯、牽引,“肘”指手臂關節。字面指拉住别人的胳膊肘,使其無法自由動作。典故出自《呂氏春秋·具備》:宓子賤治理亶父時,故意讓魯君派來的官吏書寫文書并“掣搖其肘”,以此諷喻君主對臣下的不信任與幹預(來源:《漢語大詞典》)。
現代引申義
泛指一切形式的幹擾、制衡或設置障礙的行為,常見于政治、職場及合作場景。
例:
英語中需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對應表達,無完全直譯的單一詞彙:
英文翻譯 | 適用場景 | 例句 |
---|---|---|
Hinder | 泛指阻礙進程 | Bureaucratic procedures hindered the implementation.(官僚程式掣肘了實施。) |
Hamper | 強調束縛行動自由 | Political infighting hampered economic reform.(政治内鬥掣肘了經濟改革。) |
Interfere with | 指不當幹預 | Micromanagement interferes with team autonomy.(微觀管理掣肘了團隊自主性。) |
Hold sb. back | 口語化表達,強調拖累 | Internal conflicts held the project back.(内部矛盾掣肘了項目進展。)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拉住胳膊,比喻阻撓别人做事。
例:相互掣肘|受人掣肘。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
譯法:to hold back; to impede; to hinder.
例:free from constraints(擺脫掣肘).
《韋氏高階英漢雙解詞典》
對應詞條:hamper – to prevent the free movement or action of.
文化注解:西方語境常用 “red tape”(繁文缛節)表達制度性掣肘。
該詞暗含權力博弈與人性困境,常見于三類語境:
知識延伸:
英語諺語“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廚子多了煮壞湯)可部分對應“掣肘”導緻的負面結果,但更側重責任分散而非主動阻撓。中文特有的“掣肘”概念,需結合語境選擇前述精準譯法。
掣肘(拼音:chè zhǒu)是漢語中具有典故色彩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五個維度解析:
1. 詞源與字形
2. 典故出處 源自《呂氏春秋·具備》記載:春秋時期宓子賤治理亶父時,故意讓魯君派來的官吏記錄文書,卻在旁頻繁拉扯其肘部導緻字迹歪斜。通過此舉諷谏魯君勿聽信讒言幹擾地方治理,後以"掣肘"喻指牽制。
3. 核心釋義 指在做事過程中受到他人或外部因素的幹預牽制,導緻難以順利開展。如《梁武帝敕》中"廉平掣肘,實為異事",形容清廉官員反遭排擠的異常現象。
4. 使用場景
5. 語言辨析
該詞生動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智慧,至今仍廣泛用于描述權力制衡或工作受阻場景,建議使用時注意避免與"制肘"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