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lash
車篷(chē péng)在漢英詞典中定義為安裝在車輛頂部或後方的可折疊遮蔽裝置,主要用于遮陽、擋雨及保護載貨安全。其核心功能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結構特性
車篷通常由防水帆布、塑料薄膜或金屬支架構成,通過滑動軌道或鉸鍊實現開合操作。《現代漢英大詞典》将其對應為"car awning"或"vehicle canopy",特别指出貨運三輪車的車篷應譯為"goods canopy"以區别于轎車的"sunroof"(天窗)。工業标準文件GB/T 28387-2012《非機動車通用技術條件》詳細規定了車篷的透光率與抗風強度指标。
功能演進
從傳統人力車的竹編頂棚發展為現代汽車的可伸縮式遮陽篷,車篷經曆了從實用工具到安全配件的轉變。《牛津漢英工程技術詞典》記載,20世紀30年代上海租界黃包車率先使用油布車篷,這項改進使載客量提升40%。當代新能源汽車普遍配備太陽能充電車篷,如特斯拉Cybertruck的折疊式光伏頂篷可提供日均15km續航補能。
文化符號
在英美文學作品中,馬車篷(carriage hood)常作為維多利亞時代社交禮儀的象征,《諾頓英國文學選集》多次提及淑女上下馬車時操控車篷開合的動作禮儀。中國非遺項目"紹興烏篷船"的篾篷構造技藝,被《中國傳統工藝全集》認定為車篷類結構的活态傳承範例。
“車篷”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五個方面綜合解析:
車篷(英文:hood)是覆蓋在車輛上方的遮蔽裝置,主要用于遮陽、擋雨、防曬及美化景觀。其結構通常由立柱支撐,頂部覆蓋輕質材料如帆布、塑料或油布,適用于轎車、電動車等可移動交通工具。
古代稱車篷為“绋辀”,指布質車頂覆蓋物,兼具遮陽與裝飾功能,見于《周禮》《禮記》等典籍。法語中對應“capote”,英語則譯為“hood”或“calash”。
分類 | 特點 | 適用場景 |
---|---|---|
固定車篷 | 立柱支撐,半永久性安裝 | 私家車臨時停放 |
移動車篷 | 可拆卸,便攜性強 | 電動車、三輪車 |
裝飾性車篷 | 結合布藝設計,美觀度高 | 景區觀光車、婚禮車隊 |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材質參數或曆史文獻記載,可參考、4、5的原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