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舊梗塞英文解釋翻譯、陳舊梗塞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remote infarct
分詞翻譯:
陳舊的英語翻譯:
【經】 obsolescence
梗塞的英語翻譯:
block; clog; infarct; obstruct
【醫】 infarct; infarction; infarctus
專業解析
"陳舊梗塞"是醫學影像診斷和臨床病曆中的常用術語,指發生在相對較久之前(通常指發病時間超過2-4周)的組織缺血性壞死病竈。其核心含義和英文對應如下:
一、核心定義
- 中文術語: 陳舊梗塞
- 英文對應術語:Old Infarction
- 定義: 指發生在過去(通常數周至數月或更久),已經曆了急性期、亞急性期,進入慢性修複或穩定階段的組織梗塞(通常指腦梗塞或心肌梗塞)。此時,急性期的炎症、水腫等反應已消退,壞死組織被吸收或形成穩定的瘢痕/軟化竈。
二、關鍵特征與病理演變
- 時間性: 區别于“急性梗塞”或“亞急性梗塞”,強調病竈非新近發生。具體時間窗依據梗塞部位(如腦、心)和影像學表現判斷,通常在發病2-4周後進入陳舊階段。
- 病理變化:
- 壞死組織吸收/液化: 急性期的壞死細胞碎片被巨噬細胞等清除。
- 膠質增生/纖維化: 在腦組織,星形膠質細胞增生形成膠質瘢痕;在心肌組織,成纖維細胞增生形成纖維瘢痕。
- 囊腔形成/軟化竈: 壞死組織完全吸收後,可能形成充滿液體的囊腔(腦軟化竈)或緻密的纖維瘢痕。
- 體積縮小: 由于組織吸收和瘢痕收縮,陳舊梗塞竈體積常小于急性期,鄰近結構(如腦室)可能出現牽拉性擴張或移位。
- 影像學表現 (以腦梗塞為例):
- CT: 低密度竈,邊界清晰,密度接近腦脊液(囊變時),無占位效應,鄰近腦室或腦溝可能擴大。
- MRI:
- T1WI: 低信號(囊變時信號接近腦脊液)。
- T2WI/FLAIR: 高信號。FLAIR序列上,囊變區中心信號可被抑制(低信號),周圍膠質增生帶呈高信號環。
- DWI: 無彌散受限(信號不高,ADC值不低),這是區别于急性/亞急性梗塞的關鍵。
- 增強掃描: 通常無強化或僅有輕微、不規則的邊緣強化(膠質增生區)。
三、臨床意義
- 診斷價值: 提示患者既往發生過梗塞事件,是重要的既往病史證據。
- 預後評估: 陳舊梗塞竈本身是穩定病竈,不直接引起新的急性神經功能缺損或心肌缺血症狀。但它代表了永久性的組織損傷,其部位和範圍影響患者的長期神經功能或心功能儲備。
- 鑒别診斷: 影像學上需與其他慢性囊性病變(如蛛網膜囊腫、腦囊蟲病等)或非活動性病變鑒别。
- 治療決策: 治療重點在于預防新發梗塞(二級預防),而非針對陳舊病竈本身。
四、權威定義參考來源
- 美國心髒協會/美國卒中協會 (AHA/ASA): 在關于卒中分型、影像學評估和二級預防的指南性文件中,明确使用 "Old Infarction" 或 "Remote Infarction" 來描述非急性期的梗塞竈,強調其在風險評估中的作用。 (來源: AHA/ASA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Stroke 期刊)
- 放射學核心教材與文獻: 權威放射學著作(如《Radiology Review Manual》 by Wolfgang Dahnert)和影像學期刊(如《Radi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詳細描述了腦梗塞不同時期的影像演變特征,其中陳舊期的表現是重要内容。 (來源: 主流放射學教科書及專業期刊文獻)
- 中國腦梗死診療規範/指南: 中國相關指南(如《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在影像診斷部分,會提及“陳舊性腦梗死”的影像特征及其臨床意義。 (來源: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發布的指南)
五、新舊梗塞影像特征對比 (腦梗塞示例)
特征 |
急性/亞急性梗塞 |
陳舊梗塞 |
時間窗 |
發病數小時至數天(急性) / 數天至數周(亞急性) |
通常 > 4周 |
DWI |
高信號 (彌散受限) |
等或低信號 (無彌散受限) |
ADC圖 |
低信號 |
高信號 (接近正常腦組織或更高) |
T2/FLAIR |
高信號 |
高信號 (囊變區中心FLAIR可低信號) |
T1 |
等或稍低信號 |
明顯低信號 (囊變時近CSF) |
強化 |
急性期通常無;亞急性期常見腦回狀強化 |
通常無強化或輕微邊緣強化 |
占位效應 |
常有 |
無,或負占位效應(局部萎縮) |
邊界 |
急性期可能模糊;亞急性期漸清晰 |
清晰 |
網絡擴展解釋
陳舊性梗塞通常指發生在心髒或腦部的陳舊性梗死病竈,是急性缺血性事件後進入穩定階段的表現。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陳舊性心肌梗死
-
定義
指急性心肌梗死(AMI)發生8周至半年後,壞死心肌組織逐漸被瘢痕替代,病情進入穩定階段。部分患者可能因急性期症狀輕微而未被及時診斷。
-
診斷依據
- 心電圖:出現病理性Q波(時限>0.04秒,振幅>同導聯R波的1/4),或ST-T段恢複穩定。
- 影像學:超聲心動圖或冠脈造影顯示局部心肌變薄或無收縮功能。
- 心肌酶:已恢複正常,無急性期升高表現。
-
臨床管理
- 藥物治療:需長期服用抗血小闆藥(如阿司匹林)、他汀類降脂藥、β受體阻滞劑等,以預防複發。
- 風險控制: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定期複查冠脈情況。
二、陳舊性腦梗塞
-
定義
指既往發生的腦梗死病竈,通常在半年以上,急性症狀已緩解,但影像學檢查(如CT/MRI)仍可見陳舊性病竈。
-
特點
- 患者可能因急性期症狀輕微而未及時治療,但需警惕再次中風風險。
- 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高發于40歲以上人群。
三、注意事項
- 定期隨訪:即使無症狀,也需定期監測心腦血管健康狀況。
- 生活方式幹預:低鹽低脂飲食、適度運動、戒煙限酒。
以上信息綜合了多個權威醫學來源,具體診療請以臨床醫生指導為準。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