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roduct code
product
code; yard
【計】 ASA code ASA
【經】 code; yard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乘積碼”(Product Code)是編碼理論中的專業術語,指通過兩個或多個子碼的笛卡爾積構造的糾錯編碼方案。以下是詳細解釋:
其核心是通過子碼的“乘積”關系生成複合碼字,提升糾錯能力。例如,将分組碼的行列排列構成矩陣,行列分别編碼形成二維校驗結構。
乘積碼将數據排列為矩陣(如 ( k_1 times k_2 )),先對每行應用子碼 ( C_1 ) 編碼,再對每列應用子碼 ( C_2 ) 編碼。最終碼字維度為 ( n_1 times n_2 )(( n_i ) 為子碼長度),最小漢明距離可達 ( d_1 times d_2 )(( d_i ) 為子碼距離),顯著提升抗幹擾能力。
Berlekamp, E. R. (1984). Algebraic Coding Theory. 詳細讨論乘積碼的代數結構(見章節4.6)。
IEEE 802.3an (2006) 中10G以太網的LDPC乘積碼設計。
Elias, P. (1954). "Error-free coding" IR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首次提出乘積碼概念。
說明:因術語高度專業化,權威解釋需參考學術文獻。建議通過IEEE Xplore、SpringerLink等平台檢索上述文獻,或查閱《信息論與編碼基礎》(Thomas M. Cover著)等教材獲取完整定義。
乘積碼(Product Code)是一種前向糾錯編碼技術,主要用于通信領域以提高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效率。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乘積碼通過将兩個或多個線性分組碼(如奇偶校驗碼、RS碼等)以矩陣形式組合而成。例如,若内碼為$(n_1,k_1)$碼,外碼為$(n_2,k_2)$碼,則乘積碼的碼長為$n_1 times n_2$,信息位數為$k_1 times k_2$,形成二維編碼結構。這種結構結合了隨機編碼和疊代譯碼思想,提升了糾錯能力。
相較于Turbo碼,乘積碼在高碼率場景下性能更優,且譯碼算法複雜度較低。但其實現需權衡碼長與譯碼延遲。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2、4、5。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