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在漢語中是一個多義字,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從漢英詞典角度,其核心釋義及用法可歸納如下:
度量衡單位
指距離、容量或重量的标準單位。
例:裡程(mileage)、行程(journey distance)。
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程"為"度量衡的名稱"。
時間或過程的階段
表示事件發展的順序或步驟。
例:過程(process)、課程(course)、日程(schedule)。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新華字典》釋義"事物發展的經過或步驟"。
規則與法度
指規範、章程或技術标準。
例:規程(rules)、程式(procedure)、章程(constitution)。
文化背景:"章程"一詞可追溯至《尚書·周官》"以義制事,以禮制心",體現古代制度文化。
古漢語中表計量評估,現代漢語較少單獨使用。
例:《莊子·胠箧》"為之鬥斛以量之,則并與鬥斛而竊之"。
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注"程"有"度量衡之總稱"的動詞用法。
數學與計算機
例:線性方程(linear equation)需滿足 $ax + b = 0$ 形式。
物理學
功程(work):力與位移的乘積,計算公式:
$$ W = F cdot s cdot costheta $$
來源:《物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科學出版社)。
"程"在儒家思想中與"禮"關聯,如《禮記·中庸》"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暗含行為需合"程"(法度)。"程門立雪"典故更凸顯其引申的"規範尊崇"意義。
注:部分古籍釋義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電子數據庫。
“程”是一個含義豐富的漢字,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意義及用法:
本義與度量衡相關
源自形聲字,從禾(與谷物相關),呈聲。最初指稱量谷物的度量衡總稱,如《荀子》提到“程者,物之準也”,強調其作為标準的意義。
規則與法式
引申為規章、程式,如“程式”“章程”,代表約定俗成的規範或步驟。
道路與距離
可指具體路程(如“旅程”“射程”)或抽象的行進階段(如“前程”“曆程”)。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釋義與現代用法。如需更權威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或《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