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澱池英文解釋翻譯、沉澱池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drain trap; sedimentation basin; sedimentation tank; settler
【醫】 sedimentation tank; settling tank
相關詞條:
1.settingpond 2.settlingbasin 3.pool 4.mudsettlingpit 5.precipitationtank 6.desiltingbasin 7.clarifier 8.settlingtank
分詞翻譯:
沉澱的英語翻譯:
deposit; deposition; precipitation; sedimentation; settle; subside; subsidence
【醫】 deposit; Ppt.; precipitate; precipitation; sediment; sedimentation
sedimentum
池的英語翻譯:
billabong; lake; pool; sump
【化】 cell
【醫】 cistern; cisterna; cisternae; pool; tank
專業解析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沉澱池”指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分離水中懸浮固體的水處理構築物,其核心功能是實現固液分離。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術語定義與英譯
沉澱池(Chén diàn chí)
英文對應術語:Settling Tank 或Sedimentation Tank
定義:通過重力作用使水中懸浮顆粒沉降到底部,從而實現泥水分離的池型構築物。其設計基于斯托克斯定律(Stokes' Law),沉降速度公式為:
$$
v = frac{2}{9} frac{(rho_p - rho_f) g r}{mu}
$$
其中 ( v ) 為顆粒沉降速度,( rho_p ) 和 ( rho_f ) 分别為顆粒與流體密度,( g ) 為重力加速度,( r ) 為顆粒半徑,( mu ) 為流體黏度。
二、工作原理
懸浮顆粒在池内緩慢流動時,受重力作用發生沉降。設計需控制水力停留時間(HRT)與表面負荷率(單位時間單位面積處理水量),确保顆粒有足夠時間沉降至池底污泥區,清水則通過溢流堰排出。
三、工程分類
-
按流态劃分
- 平流式沉澱池(Horizontal Flow Tank):水流呈直線運動,結構簡單,適用于大中型水廠。
- 豎流式沉澱池(Vertical Flow Tank):水流自下而上,污泥通過中心管排出,常用于小型設施。
- 輻流式沉澱池(Radial Flow Tank):水流從中心向周邊輻射,多用于高濁度水處理。
-
按功能劃分
- 初沉池(Primary Settling Tank):位于生物處理前,去除約50-70%懸浮物。
- 二沉池(Secondary Settling Tank):銜接生物處理單元,分離活性污泥與處理水。
四、設計參數與規範
關鍵參數包括:
- 表面負荷:通常取0.8-1.2 m³/(m²·h)(初沉池)
- 停留時間:1.5-4小時(初沉池),2-5小時(二沉池)
- 污泥鬥傾角:≥55°以防污泥闆結
依據中國《室外排水設計标準》(GB 50014)及美國EPA《Wastewater Technology Fact Sheet》,沉澱池需配置刮泥機、浮渣收集裝置及排泥系統以保證連續運行。
五、應用領域
- 市政污水處理廠:作為預處理及生物處理後的固液分離單元
- 工業廢水處理:如采礦、食品加工等高懸浮物廢水
- 給水處理:去除原水中的泥沙與膠體物質
權威參考來源:
-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Principles of Design and Operation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ond Systems》
-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室外排水設計标準》(GB 50014-2021)
- 國際水協會(IWA)《Sedimentation Tank Design Handbook》
(注:因未搜索到可驗證的實時網頁鍊接,此處僅标注标準文獻名稱。建議用戶通過國家标準全文公開系統或EPA官網獲取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沉澱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或絮凝物的水處理構築物,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和淨水工藝中。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一、基本原理
沉澱池通過減緩水流速度,使密度大于水的懸浮顆粒自然沉降到底部,實現固液分離。其效果取決于水流速度和停留時間,通常通過優化池體結構(如斜管、斜闆)提升沉降效率。
二、主要分類
-
按功能劃分
- 沉砂池:去除砂粒等無機雜質
- 初沉池:處理生化前的懸浮物(污泥含水率較低)
- 二沉池:生化處理後泥水分離(污泥有機成分高)
-
按水流方向劃分
- 平流式:水流水平流動,結構簡單
- 豎流式:水流自下而上,適合小流量
- 輻流式:水流呈輻射狀,多用于大型處理廠
三、技術參數
關鍵設計指标包括:
- 表面負荷率:初次沉澱池為1.5~3.0 m³/(㎡·h),二次沉澱池為1.0~2.0 m³/(㎡·h)
- 有效水深:通常2~4米
- 停留時間:根據水質調整,一般1~4小時
四、應用場景
- 污水處理:分離污泥(如初沉池去除30%~50%懸浮物)
- 淨水處理:澄清混凝後的絮凝物(如自來水廠)
五、技術改進
現代沉澱池常采用蜂窩斜管、加速澄清池等設計,通過增加沉降面積縮短停留時間,減少占地面積。
如需更詳細參數或設計案例,可參考水務工程規範或專業水處理手冊。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