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味在漢英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三層含義:
物理氣味(Literal Odor)
指難聞的刺激性氣味,對應英文foul smell 或stench。
例:垃圾腐敗産生的臭味彌漫在空氣中 → The stench of rotting garbage filled the air.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臭”的定義為“難聞的氣味”。
道德隱喻(Moral Connotation)
引申為不良風氣或道德敗壞,英文常用stench of corruption 或malpractice。
例:政治丑聞揭露了權力的臭味 → The scandal revealed the stench of corruption in power.
來源:牛津漢英詞典(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将“臭味”的抽象義注解為“道德污點”。
成語特指(Idiomatic Use)
“臭味相投”形容低劣趣味相合,英文譯為share the same rotten tastes 或birds of a feather。
例:兩人沉迷賭博,可謂臭味相投 → Both addicted to gambling, they are truly birds of a feather.
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指出該成語含貶義,強調低俗共性。
參考資料
“臭味”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如下:
基本定義
“臭味”指難聞的氣味,多由有機物質分解或化學物質揮發産生,如腐爛食物、硫化物等。這類氣味通常帶有刺激性,可能引發不適感,例如污水、垃圾散發的惡臭。
讀音與詞義擴展
比喻義
來源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對食物氣味的分類,漢代鄭玄注解中明确其指“不可食的腥臊味”。後逐漸衍生出比喻用法,如蔡邕碑文“臭味相與”形容志趣相投。
現代應用
除字面描述氣味外,也用于環境科學中,如“粗硫酸松節油臭味”指工業污染産生的硫化物氣味,或比喻負面事物(如“臭味名聲”)。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文獻原文或化學物質案例,可參考、5、7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