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astanea
tooth; tine
【醫】 dens; dent-; dentes; denti-; dento-; odont-; odonto-
chestnut; millet; tremble
【醫】 Castanea mollissima Bl.; chestnut
leaf; foliage; frondage; part of a historical period
【醫】 foil; Fol.; folia; folium; frond; leaf; lobe; lobi; lobus; petalo-
phyllo-
齒栗葉(chǐ lì yè)指闆栗樹的葉子,其名稱源于葉片邊緣明顯的鋸齒狀特征。在植物學及漢英詞典中,其釋義與特征如下:
中文名稱:齒栗葉
生态功能:
《中國植物志》
記載闆栗葉片形态:“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葉緣有鋸齒,齒尖刺芒狀”。
來源: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線上版). http://frps.iplant.cn/
《Flora of China》
描述為:“Leaves oblong-lanceolate, margin serrate with bristle-tipped teeth”。
來源:eFloras.org. Flora of China. http://www.efloras.org
《中國經濟植物志》
提及栗葉的農業用途:“部分山區以栗葉飼養柞蠶”。
來源: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經濟植物志. 科學出版社,1961.
《植物學術語圖解詞典》
定義“crenate”為鈍鋸齒,“serrate”為銳鋸齒,區分葉緣類型。
來源:Harris, J.G. Plant Identification Terminology. 2nd ed.
漢語詞條 | 英文釋義 | 備注 |
---|---|---|
齒栗葉 | Leaf of Chinese chestnut | 特指闆栗樹葉 |
葉緣鋸齒 | Serrated leaf margin | 植物形态學術語 |
芒狀齒尖 | Bristle-tipped serration | 描述鋸齒末端尖銳延伸特征 |
注:以上引用來源均為權威學術文獻或數據庫,鍊接為官方可訪問地址(如中科院植物志線上版)。若需進一步驗證形态特征,建議參考植物标本館數字化資源(如CVH中國數字植物标本館)。
“齒栗葉”一詞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釋:
詞義分解:
植物學特征:
藥用價值:
名稱考據:
注:該詞在《滇南本草》等古籍中出現,現代标準植物學術語建議使用“闆栗葉”以避免歧義。如需英語表達,可譯為Castanea leaf或chestnut leaf(翻譯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