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heat transfer area
【化】 heat transfer; heat transference; heat transmission
thermal transmission
acreage; area; proportion
【計】 A
傳熱面積(Heat Transfer Area)是熱工學中的核心概念,指在換熱設備中用于傳遞熱量的有效表面積。其物理意義可拆解為:
傳熱面積(A)指參與熱交換的固體壁面與流體接觸的總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²)。在換熱器設計中,該參數直接決定設備的熱傳遞效率,其計算需基于傳熱方程: $$ Q = U times A times Delta T_m $$ 其中Q為傳熱量(W),U為總傳熱系數(W/m²·K),ΔT_m為對數平均溫差(K)。該公式揭示了傳熱面積與熱負荷的正比關系(來源:《工程熱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熱阻載體
傳熱面積實質上是克服熱阻的物理載體。根據傅裡葉定律,增大傳熱面積可降低單位面積熱流量,避免局部過熱(來源:《傳熱學》,章熙民著)。
強化傳熱關鍵
通過擴展表面(如翅片、螺紋管)增加有效傳熱面積,可使緊湊型換熱器的熱效率提升40%以上(來源: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注:權威定義可參考ISO 16812:2016《石油天然氣工業-管殼式換熱器》對傳熱面積的标準化計量方法,以及GB/T 151-2014《熱交換器》第5.3條關于有效面積的計算規範。
傳熱面積是熱交換設備中的核心參數,其定義和影響因素如下:
傳熱面積是指熱交換設備中參與熱量傳遞的有效表面積。在不同設備中表現形式不同:
傳熱面積直接影響熱交換效率:
設備類型 | 傳熱面積構成特點 |
---|---|
列管式冷凝器 | 管内外表面積總和+折流闆輔助面積 |
釺焊闆式換熱器 | 波紋闆片展開面積+流道接觸面積 |
煙氣預熱器 | 傳熱闆片堆疊形成的有效接觸面積 |
注:以上信息綜合了化工設備廠商和傳熱學基礎理論(來源:-5、7、9)。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