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性食物英文解釋翻譯、動物性食物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animal food
分詞翻譯:
動物的英語翻譯:
animal; creature
【醫】 animal; animal life; zoa; Zoo-
食物的英語翻譯:
food; bread; chow; comestible; eatable; edible; fare; meat
【醫】 Cib.; cibus; ***t; food; sito-
專業解析
動物性食物的定義與範疇
動物性食物(Animal-derived foods)指來源于動物體的可食用部分,包括畜禽肉、水産品、蛋類、奶類及其制品。在營養學中,這類食物是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及鐵、鋅等礦物質的重要來源。其英文對應術語為“Animal-based foods”或“Animal-source foods”,強調食物鍊中動物性原料的屬性(中國營養學會,2022)。
核心分類與營養特征
- 肉類與禽類
- 包括豬、牛、羊、雞、鴨等動物的肌肉組織及内髒,提供高生物價蛋白質、血紅素鐵和維生素B12。例如,瘦牛肉的蛋白質含量達20-25g/100g,鐵吸收率顯著高于植物性食物(美國農業部食品數據庫)。
- 水産品
- 涵蓋魚類、蝦類、貝類等,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如DHA、EPA),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三文魚每100g含DHA約1.1-1.7g(FAO漁業報告)。
- 蛋類與奶制品
- 雞蛋含完整必需氨基酸,生物利用率接近100%;奶類提供鈣與維生素D,酸奶等發酵制品還含益生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與植物性食物的關鍵差異
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含有人體必需的全部9種氨基酸,且比例更接近人體需求(PDCAAS評分普遍>0.9),而多數植物蛋白存在限制性氨基酸(如谷物缺乏賴氨酸)。此外,動物性食物中的鐵(血紅素鐵)、鋅(高生物利用率形式)及維生素B12(僅天然存在于動物源食品)在吸收效率上具有顯著優勢(WHO營養指南)。
健康攝入建議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日推薦攝入動物性食物120-200g,其中水産類40-75g、蛋類40-50g、奶制品300-500g。建議優先選擇低脂品類(如去皮禽肉、脫脂奶),并控制加工肉制品攝入(衛健委食品安全标準)。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 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Fish and seafood consumption
- 世界衛生組織(WHO). Nutrient requirements
- 美國農業部(USDA). FoodData Central數據庫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動物性食物是指來源于動物的可食用部分,主要為人體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營養素。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分類
根據、和,動物性食物主要包括四大類:
- 畜禽肉類:如豬、牛、羊、雞、鴨等,是優質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
- 水産品:包括魚、蝦、貝類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礦物質(如鋅、碘)。
- 蛋類:雞蛋、鴨蛋等,含卵磷脂、維生素A及鐵元素。
- 乳類及制品:牛奶、酸奶、奶酪等,提供鈣和維生素D的重要途徑。
二、營養特點
- 蛋白質:含人體必需的所有氨基酸,生物利用率高、。
- 脂肪:以飽和脂肪酸為主,但魚類含較多ω-3不飽和脂肪酸。
- 維生素:富含維生素A(如動物肝髒)、B族維生素(如B12僅存于動物性食物)。
- 礦物質:鐵(血紅素鐵易吸收)、鋅、鈣(乳制品)等含量突出。
三、注意事項
- 過量攝入紅肉可能增加慢性病風險,建議每日攝入量控制在100-150克。
- 加工肉制品(如香腸)含較多鈉和添加劑,需適量食用。
- 乳糖不耐受者可選擇低乳糖或無乳糖乳制品。
如需了解具體食物的營養成分或攝入建議,可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等權威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