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rown half
half; in the middle; semi-
【計】 semi
【醫】 demi-; hemi-; semi-; semis; ss
【經】 quasi
coronal; coronet; crest; hat; precede; put on a hat; the best
【計】 corona
【醫】 corona; coronae; crown; pileus; pilleus
半冠(bàn guān)是古代中國禮制中的一種特殊冠飾,特指周代貴族在非正式禮儀場合所戴的冠帽,形制低于正式禮冠(如玄冠),體現“半禮”的儀制。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
形制與功能
半冠由玄冠(黑色禮冠)改制而成,材質較輕簡,覆蓋頭部面積約為正式禮冠的一半,故稱“半冠”。據《周禮·夏官·弁師》記載,其使用場景介于常服與禮服之間,適用于小祀、日常朝會等半正式場合,體現“禮有隆殺”的等級觀念。
禮制象征
鄭玄在《周禮注》中釋:“半冠,猶今之小冠也,士以下服之。”說明半冠是士階層在次級禮儀中使用的冠飾,既區别于庶民的巾帻,又低于卿大夫的冕旒,成為周代身份制度的具象化符號。《儀禮·士冠禮》進一步明确其佩戴規範,需與素裳、缁帶配套,形成完整的“半禮”服飾體系。
語言考辨
從構詞法看,“半”直指形制特征,“冠”源于“貫”(覆蓋首部),二字組合精準描述器物屬性。英語譯法需兼顧功能與文化内涵,譯為“semi-formal ritual cap”(半正式禮冠)或“half-crown”(直譯半冠)均可,但後者需加注說明其禮制背景,避免與歐洲貨币單位混淆。
學術依據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文獻名稱+章節/内容的學術引用格式)
“半冠”是園林綠化與苗木移植領域的專業術語,主要用于描述樹冠的修剪程度及保留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半冠指在苗木移植或綠化過程中,對樹冠進行部分修剪,保留一部分樹冠結構,而非完全保留(全冠)或徹底截除(截幹/平頭)。其修剪程度介于全冠和截幹之間,目的是平衡綠化效果、苗木成活率及運輸成本。
修剪程度
無嚴格統一标準,通常保留主枝和部分次級枝條。例如“大骨架”修剪僅保留幾根主枝,修剪幅度較大,而普通半冠可能保留更多分枝。
保留要求
修剪後保留的樹冠高度通常大于50厘米,以維持基礎綠化效果。
術語 | 樹冠狀态 | 特點 |
---|---|---|
全冠 | 未經修剪,完整保留 | 綠化效果最佳,但成活率較低 |
半冠 | 部分修剪,保留主枝及部分分枝 | 兼顧效果與成活率,成本適中 |
截幹 | 完全截除樹冠,僅留主幹 | 成活率高,但需較長時間恢複樹冠 |
如需更全面的行業标準或具體案例,可參考中國花木網等專業平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