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Tokyo round
Tokyo
【經】 Tokyo
bout; go-around; round
東京回合(Tokyo Round)漢英詞典釋義與背景解析
定義與時間範圍
東京回合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框架下的第七輪多邊貿易談判(1973-1979年),因啟動會議在日本東京舉行而得名,英文全稱為“Tokyo Round of Mult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s”。其核心目标是降低貿易壁壘、規範非關稅措施,并促進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貿易體系。
主要成果與術語對照
關稅減讓(Tariff Reductions)
工業化成員國平均降低關稅約33%,涉及約3000億美元貿易額,部分産品關稅降幅達50%以上。協定采用“協調公式”(Harmonization Formula),側重削減高關稅商品。
非關稅壁壘協定(Non-Tariff Measures Codes)
包括《反傾銷守則》《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等,首次系統規範非關稅措施。例如,《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要求各國标準基于國際規範(如ISO),避免形成隱性壁壘。
發展中國家特殊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
通過“授權條款”(Enabling Clause),允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普惠制(GSP)關稅優惠,且不違反GATT最惠國待遇原則。
權威參考來源
曆史意義
東京回合标志着國際貿易規則從“邊界措施”向“邊境内規則”延伸,為WTO的成立奠定基礎,其技術壁壘和補貼規則仍影響現行多邊貿易體系。
東京回合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主持的第七輪多邊貿易談判,以下是詳細解釋:
東京回合始于1973年9月,結束于1979年4月,曆時近6年。因談判最初在日本東京啟動,故得此名。該回合由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推動發起,因此也被稱為“尼克松回合”。參與國家達99個(含29個非締約國),覆蓋範圍遠超此前六輪談判。
關稅削減
工業制成品關稅平均削減33%,稅率從7%降至4.7%,涉及約2.7萬項産品,貿易額達1500億美元。
非關稅壁壘協議
首次系統規範非關稅措施,達成6項核心協議:
農産品與特殊領域
籤署《國際奶制品協議》和《牛肉協議》,并針對發展中國家提出差别化待遇條款。
如需了解具體協議條款或談判細節,可參考權威經濟史資料或世界貿易組織(WTO)曆史檔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