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折舊英文解釋翻譯、遞延折舊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deferred depreciation
分詞翻譯:
遞的英語翻譯:
give; hand over; pass; in the proper order; successively
延的英語翻譯:
delay; engage; extend; postpone; prolong; protract; send for
折舊的英語翻譯:
depreciation
【化】 depreciation
【經】 depreciation
專業解析
遞延折舊(Deferred Depreciation)是一個會計術語,用于描述固定資産成本分攤到其使用壽命内不同會計期間的過程。以下是其漢英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 概念定義 (Conceptual Definition)
- 中文 (Chinese): 遞延折舊指企業将固定資産的取得成本(扣除預計淨殘值後),按照其預計經濟使用壽命和特定的分攤方法,系統地、合理地分配到各受益會計期間的過程。其核心在于将資産的“消耗”轉化為各期的“費用”,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
- 英文 (English): Deferred depreciation refers to the systematic and rational allocation of the cost of a tangible fixed asset (less its estimated residual value) over its estimated useful life, using a specific allocation method. This process converts the "consumption" of the asset into an "expense" incurred in each benefiting accounting period, adhering to the accrual basis of accounting.
二、 會計處理核心 (Core of Accounting Treatment)
- 遞延 (Deferred): 意指資産成本并非在購置當期一次性計入費用,而是推遲 (postponed/deferred) 到未來的多個期間進行确認。這體現了會計的分期假設 (Periodicity Assumption) 和配比原則 (Matching Principle),确保費用與相關收入在發生時相匹配。
- 折舊 (Depreciation): 指固定資産價值因使用、技術進步或時間流逝而發生的損耗、消耗或價值減少 (wear and tear, consumption, or reduction in value)。折舊本身是一個分攤過程 (allocation process),而非直接的市場價值評估。
- 結合 (Combined): “遞延折舊”一詞強調了折舊費用的确認在時間上的延後性 (temporal delay) 和系統性 (systematic nature)。它是固定資産後續計量(價值轉移)的關鍵環節。
三、 目的與意義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 反映資産消耗 (Reflecting Asset Consumption): 将資産成本分攤到其使用期間,更真實地反映資産價值的消耗和企業各期的經營成果。
- 匹配收入與費用 (Matching Revenues and Expenses): 将與固定資産使用相關的費用(折舊費)與使用該資産産生的收入在同一個會計期間進行配比,提供更準确的期間損益信息。
- 為資産更新提供資金準備 (Providing Funds for Asset Replacement): 通過計入折舊費用減少當期利潤(但不産生現金流出),為企業未來重置或更新固定資産積累内部資金。
- 符合會計準則要求 (Compliance with Accounting Standards): 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及國際會計準則(如IAS 16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均明确規定了對符合條件的固定資産必須計提折舊。
四、 雙語應用場景 (Bilingual Application Context)
- 在財務報表中,折舊費用計入利潤表 (Income Statement) 的相關成本或費用項目,同時累計折舊作為固定資産的抵減項列示在資産負債表 (Balance Sheet) 中。
- 常見的折舊計算方法包括直線法 (Straight-line Method)、工作量法 (Units-of-Production Method)、雙倍餘額遞減法 (Double-declining Balance Method) 等。
參考來源 (References):
-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 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
-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國際會計準則第16號——不動産、廠場和設備》(IAS 16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IFRS Foundation
- 英漢證券詞典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Securities). 相關詞條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 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
- 《牛津會計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Accounting). "Depreciation"詞條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遞延折舊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會計術語,而是對“遞延資産攤銷”的一種通俗化表述。其核心含義及要點如下:
一、概念解析
-
遞延資産定義
指企業已支付但需在1年以上分期攤銷的費用,如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産改良支出等。這類資産無實物形态,屬于長期待攤費用。
-
與折舊的區别
- 折舊:針對固定資産的價值損耗補償(如機器設備)
- 遞延資産攤銷:針對長期待攤費用的分期核銷
二、會計處理要點
-
攤銷規則
每月攤銷額計算公式:
$$
text{月攤銷額} = frac{text{費用總額}}{text{攤銷年限} times 12}
$$
(例:50萬元費用分5年攤銷,每月攤銷約8,333元)
-
科目歸屬
籌建期費用通常計入“長期待攤費用”,營業後轉入“管理費用”。
三、實務注意事項
- 需區分與“待攤費用”的期限差異:超過1年屬遞延資産,1年以内屬待攤費用
- 攤銷年限需符合稅法規定,一般不低于3年(如開辦費)
提示:該概念易與固定資産折舊混淆,需注意資産類型對應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具體操作建議參考《企業會計準則》或咨詢專業會計師。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