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級分頁結構英文解釋翻譯、多級分頁結構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multilevel paging hierarchy
分詞翻譯:
多級的英語翻譯:
【計】 many stages; multiclass; multistep
分頁的英語翻譯:
【計】 pagination
結構的英語翻譯:
frame; structure; composition;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fabric; mechanism
【計】 frame work
【醫】 constitution; formatio; formatio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tcxture
專業解析
多級分頁結構(Multi-level Paging Structure)是一種在計算機體系結構,尤其是内存管理單元(MMU)中廣泛使用的技術,用于将進程的大而連續的虛拟地址空間映射到物理内存中可能不連續的頁幀上。它通過引入多級頁表(Page Table)來解決單級頁表占用空間過大的問題。
1.核心概念與漢英對照
- 多級 (Multi-level): 指頁表的組織形式不是單一的線性結構,而是分層級的樹狀結構。虛拟地址被劃分成多個部分,每一部分作為索引指向不同層級的頁表。
- 分頁 (Paging): 一種内存管理方案,将物理内存劃分為固定大小的塊(頁幀,Page Frame),将進程的虛拟地址空間也劃分為同樣大小的塊(頁,Page)。操作系統通過頁表(Page Table)記錄虛拟頁到物理頁幀的映射關系。
- 結構 (Structure): 指頁表在内存中的具體組織形式和數據布局。多級分頁結構定義了如何通過層級查找最終确定物理地址。
- 漢英對照釋義: 多級分頁結構 - Multi-level Paging Structure / Hierarchical Paging System。它是一種分層的頁表組織形式,用于高效管理虛拟内存地址到物理内存地址的轉換。
2.工作原理
當CPU發出一個虛拟地址(Virtual Address, VA)進行内存訪問時:
- 層級索引: MMU根據當前配置的多級頁表結構,将虛拟地址分割成多個字段(通常包含頁目錄索引、頁表索引、頁内偏移等)。
- 逐級查表:
- 首先使用最高級索引(如頁目錄索引)從頁目錄(Page Directory)中找到對應的頁目錄項(Page Directory Entry, PDE)。PDE包含下一級頁表的物理基地址。
- 使用下一級索引(如頁表索引)從找到的頁表(Page Table)中找到對應的頁表項(Page Table Entry, PTE)。PTE包含目标物理頁幀的基地址。
- (如果層級更多,則繼續此過程,直到最末級PTE)。
- 地址合成: 将PTE中存儲的物理頁幀基地址與虛拟地址中的頁内偏移(Page Offset)部分組合,得到最終的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 PA)。
- 内存訪問: 使用該物理地址訪問實際的物理内存。
其地址轉換過程可抽象表示為:
$$
text{Physical Address} = text{PTE}[text{Index}_n] ldots [text{Index}_2][text{Index}_1] cdot text{Page Size} + text{Offset}
$$
其中 Index₁, Index₂, ..., Indexₙ 是各級頁表的索引。
3.優勢
- 節省内存: 這是最主要優勢。單級頁表需要為整個虛拟地址空間預留條目,即使大部分空間未被使用。多級頁表隻需為實際使用的虛拟地址區域分配頁表空間,未使用的區域對應的上級條目可以标記為無效或指向空頁表,大大減少了内存占用。
- 靈活管理: 頁表本身可以按需分配到物理内存的不同位置,甚至可以将部分頁表交換到磁盤(盡管較少見)。
- 支持大地址空間: 使得操作系統能夠高效地支持比物理内存大得多的虛拟地址空間(如64位系統)。
4.典型應用
- x86架構 (32位保護模式): 使用兩級頁表結構:頁目錄表(Page Directory)和頁表(Page Table)。虛拟地址高10位索引頁目錄,中間10位索引頁表,低12位是頁内偏移。
- x86-64 / IA-32e架構 (64位模式): 使用四級頁表結構:頁映射層級4表(PML4 Table)、頁目錄指針表(Page Directory Pointer Table, PDPT)、頁目錄表(PD)、頁表(PT)。虛拟地址被劃分為多個9位索引字段(具體位數和層級數可能因實現和配置而異)。
- 其他體系結構: 如ARMv7-A(可配置為兩級)、ARMv8-A(支持最多四級頁表)等也普遍采用多級分頁結構進行地址轉換。
5.關鍵組件
- 頁目錄項 (PDE) / 頁表項 (PTE): 存儲下一級表的物理基地址或最終頁幀的物理基地址,以及控制位(如存在位 Present、讀寫位 Read/Write、用戶/管理員位 User/Supervisor、訪問位 Accessed、髒位 Dirty 等)。
- 轉換後備緩沖器 (TLB): 一個硬件緩存,用于存儲最近使用過的虛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轉換結果,避免每次訪問都進行耗時的多級頁表查找,顯著提高性能。
參考資料:
- 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 Volume 3A: System Programming Guide, Part 1 - Chapter 4 Paging (Basic Mechanism). (公開文檔章節概述基本原理,具體細節需查閱手冊)
-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Silberschatz, Galvin, Gagne) - Chapter 8: Main Memory. (經典教材,闡述虛拟内存與分頁概念)
- ARM®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 ARMv7-A and ARMv7-R edition - Section B3.5 Virtual Memory System Architecture. (描述ARM架構MMU實現)
網絡擴展解釋
多級分頁結構是計算機内存管理中的一種分層分頁機制,主要用于優化虛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轉換過程。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多級頁表(如二級、三級)減少内存占用并提高尋址效率。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多級分頁結構将線性地址空間劃分為多層次的頁表(如頁目錄、頁表、頁框),每一層負責管理不同範圍的虛拟地址。例如:
- 三級分頁:頁全局目錄(Page Global Directory)→ 頁目錄(Page Directory)→ 頁表(Page Table)→ 物理頁面()。
- 二級分頁:頁目錄(10位)→ 頁表(10位)→ 物理頁面(12位偏移),如32位系統中,頁目錄和頁表各占4KB()。
2.工作原理
- 地址劃分:虛拟地址被分段,高段位用于索引不同層級的頁表。例如,在32位系統中,頁面大小為4KB(12位偏移),剩餘20位可劃分為兩級頁號(各10位),或三級頁號(如2-9-9-12格式)()。
- 分層尋址:通過逐級查詢頁表項,最終定位到物理頁框地址。例如,頁目錄項指向頁表,頁表項指向物理頁框()。
3.優勢
- 減少内存占用:僅加載活躍的頁表項到内存,避免單級頁表需全量存儲的問題()。
- 靈活性:支持超大内存系統,例如64位地址空間通過多級擴展管理()。
- 效率平衡:通過層級設計,在存儲開銷和尋址時間之間取得平衡()。
4.應用場景
- 操作系統内核:如Linux内核通過多級頁表實現虛拟内存管理()。
- 高性能計算:適用于需要管理TB級内存的超大系統()。
5.公式示例
虛拟地址轉換過程可表示為:
$$
text{物理地址} = text{頁框基址} times text{頁面大小} + text{頁内偏移}
$$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實現,可參考操作系統内存管理相關文獻或源碼分析(如Linux内核文檔)。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