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reference source
compare; contrapose; antithesis; comparison; contraposition; contrast
【醫】 control
【經】 collate; compare
fountainhead; source
【醫】 source
"對照源"在漢英詞典編纂中的核心含義與功能
在漢英詞典學領域,"對照源"指為詞條釋義或翻譯提供權威參照的雙語或多語原始材料。其核心功能是通過平行文本對比,确保詞典内容的準确性、文化適配性與語義完整性。
語義校準
對照源作為原始語料(如經典文獻、專業術語庫、官方雙語文件),為詞條提供語義錨點。例如,在翻譯文化負載詞"江湖"時,需對照《水浒傳》多個英譯本(如沙博理版)中的語境用法,避免直譯偏差。
權威性依據
詞典編纂需依賴經過驗證的雙語材料,如聯合國文件、國際标準(ISO術語庫)、學術著作譯本等。例如,法律術語"善意取得"的英譯(bona fide acquisition)需以《民法典》官方英譯本為對照源,确保法律效力等效。
權威詞典(如《牛津英漢高階詞典》)要求對照源必須滿足:
說明:當前"對照源"尚未被标準漢英詞典收錄為獨立詞條,其概念散見于詞典編纂理論文獻。以上釋義基于詞典學術語體系與雙語實踐規範提煉,主要參考《詞典學教程》(章宜華,2020)中的平行語料應用原則,以及《中國翻譯》期刊對權威譯本的引用标準。
“對照”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uì zhào,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互相對比參照
指将兩種事物或文本進行對比,以核查或修正差異。例如翻譯時對照原文修改譯文。
對比
表示人或事物之間的比較,突出差異或特征。如通過标準對照自身差距。
引證
清代龔炜在《巢林筆談》中提到“以俟他日對照”,曹禺《雷雨》中通過人物外貌描寫形成“強烈對照”。
網絡釋義補充
對照強調将相反、相關的事物并列比照,以凸顯特征(如光明與黑暗的對照)。
如果需要更全面的例句或古籍用例,可參考、7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