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膿性惡露英文解釋翻譯、膿性惡露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lochia purulenta

分詞翻譯:

膿的英語翻譯:

purulence; pus
【醫】 matter; pus

惡露的英語翻譯:

【醫】 lochia; lyma

專業解析

膿性惡露(Purulent Lochia)的漢英醫學釋義

定義與臨床特征

膿性惡露指産婦分娩後子宮蛻膜脫落形成的陰道分泌物中含有膿液,屬于異常惡露類型。其特點是顔色呈黃綠色或渾濁黃色,質地黏稠,伴有明顯惡臭,常提示生殖道感染(如子宮内膜炎)。英文術語為"Purulent Lochia",其中 "Purulent" 表示膿性,"Lochia" 為惡露的醫學專稱。

發生時間與病理機制

膿性惡露通常出現在産後5-6天之後,正常惡露本應逐漸轉為漿液性(淡紅色)或白色。若此時惡露仍含膿液,多因病原體(如鍊球菌、大腸杆菌)侵入子宮内膜創面,引發炎症反應和化膿性感染。常見誘因包括産程延長、胎膜早破或宮腔操作未嚴格無菌。

鑒别診斷與臨床意義

需與正常惡露階段區分:

  1. 血性惡露(Lochia Rubra):産後1-3天,鮮紅色含大量血液。
  2. 漿液性惡露(Lochia Serosa):産後4-10天,淡紅色漿液為主。
  3. 白色惡露(Lochia Alba):産後10天後,白色黏稠無臭。

    膿性惡露的出現需警惕産褥感染,可能伴隨發熱、下腹痛,需立即醫療幹預。

權威參考資料

  1. 《婦産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明确将膿性惡露列為産褥感染典型症狀,強調其與細菌性子宮内膜炎的關聯。
  2. 中華醫學會《婦産科感染診療指南》:指出膿性惡露需行細菌培養,并推薦抗生素治療方案。
  3. UpToDate臨床數據庫:定義"Purulent Lochia"為産後感染的重要标志,需結合全身症狀綜合評估。

膿性惡露與正常惡露對比

類型 出現時間 顔色/質地 氣味 臨床意義
血性惡露 産後1-3天 鮮紅,含血塊 血腥味 正常脫落過程
漿液性惡露 産後4-10天 淡紅或褐色,漿液狀 輕微 修複期表現
膿性惡露 産後5天+ 黃綠渾濁,黏稠 惡臭 提示感染
白色惡露 産後10天-3周 白或黃色,黏稠 無臭 愈合末期

(注:以上内容綜合中國《婦産科學》教材及國際婦産科診療共識,臨床需結合患者個體表現診斷。)

網絡擴展解釋

膿性惡露是産後異常惡露的一種表現,需結合醫學特征和潛在風險綜合理解:

一、基本概念 惡露是産後子宮蛻膜脫落、血液及壞死組織經陰道排出的混合物,正常可持續約3周。而膿性惡露表現為分泌物呈黃綠色膿狀,伴有明顯異味,屬于異常情況。

二、典型特征

  1. 外觀異常:顔色渾濁如膿液(黃綠或灰白色),質地粘稠
  2. 伴隨症狀:惡臭氣味、下腹疼痛、發熱(體溫>38℃)
  3. 持續時間:超過正常血性惡露期(>2周)仍持續排出

三、形成原因 主要與生殖系統感染相關:

四、處理建議

  1. 立即就醫:需進行白帶常規、B超及血常規檢查
  2. 抗感染治療:根據病原體選擇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3. 局部護理:使用專用洗液(如潔爾陰)清潔外陰
  4. 加強監測:記錄分泌物性狀變化,監測體溫

注意事項:産後42天内出現膿性分泌物,需警惕嚴重并發症如敗血症。哺乳期用藥需告知醫生哺乳情況,避免影響嬰兒。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